>沟通不畅
部分因离异而导致家庭破裂的家庭中,由于家长忙于各自的生活,与孩子缺少沟通,孩子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父母交流有了障碍,缺乏安全感,在行为方式上就会有所表现:很少相信别人,但在与好朋友交往中又非常重情义。
增加压力
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自身心态把握不好,在家庭解体之后,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盼着孩子学有所成,让孩子倾其精力专心读书,使孩子没有了自由的空间,整天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老师:关怀+开导
作为老师怎样去消除单亲家庭学生心中的阴影,这一问题成为研讨会上讨论的热点。
关怀第一
从目前各学校的工作来看,班主任承担起了解决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主要责任。如,有意识地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树立自信心。有的老师介绍,由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思想成熟,个别同学在开始阶段并不为老师的“关心”所打动,班主任往往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对他们的特别关怀还要掌握“度”,不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弱者,否则会适得其反。
心理开导
石家庄15中的刘方芳老师结合该校学生的年龄阶段,认为老师过分关怀会使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加敏感,结果适得其反。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状况,通过聊天等形式,增加学生对父母离异的认识,让学生坦然面对现状,并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改变自己。
全员育人
虽然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其他任课老师也应承担起教育学生的任务,在课堂上发挥学科优势,适度引导。石家庄15中的裴老师针对语文课本及课外读物中有不少涉及爱情的文章,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增进对纯洁爱情的认识,让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家长离异的原因。
教育家长
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家长自身的问题是学生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有不少学校开始了由教育家长到转变学生的努力: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老师跟家长联系、交流。多数学校反映,家长的观念很难扭转,比较有效的做法是,老师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家长:需调试心态
尽管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的作用不小,但是,父母的性格、价值观、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的品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形成与改变,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无论是从年龄上、能力上都是弱者,决定他们生存状态的是家长。家庭中持续不断的不良刺激,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
心理教研员王金刚认为,个别家长在离婚前和离婚后都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附属品,成为互相讨价还价的一个砝码,这不仅伤害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还将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家长们相互间的人身攻击,对孩子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从事心理教育的曲联坤老师认为,家长观念的改变、心态的调整主要来自于个人素质、知识水平情况,但是家长们在处理问题时必须给孩子留出空间,永远为孩子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