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会不会有问题?
点评:“好合”还要“好散”
夫妻在闹矛盾或者准备离异时,要尽量采取平和方式,不要激化矛盾,最好是“好合好散”,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家庭离异带给小孩的痛苦。小孩在父母离异时,会本能地站在母亲这一边,因为在离异过程中的摩擦、争吵过程中,母亲给小孩的感觉是弱势的,进而会扩散到对男性的怨恨,女孩子就会觉得男人不可信,心理上对男性就人有一种条件反射性的憎恨,这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当她长大后到社会上工作时,她就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严重的会产生厌世心理。而男孩子则有可能会有仇恨社会、反社会倾向,甚至会自杀或者犯罪。
个例 多余的单单
单单上小学二年级了,两年前父母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本来就脾气暴躁,离婚后心情更不好,所以一不高兴就对他拳打脚踢。今年以来父亲倒是不打他了,因为有个新阿姨上门住在他们家了,可是单单一点不喜欢那个阿姨,阿姨也不喜欢他,他因此不爱回家,成天在外游荡,学习成绩当然很差。不仅如此,缺人管教的他还染上了小偷小摸的坏毛病,在老师同学的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孩。单单家里不愿呆,学也不想上,单单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很想去找妈妈,可是妈妈也已经再婚了,继父一看见他就没好脸色,弄得妈妈也不敢留他。单单遭遇正如同“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多余的……”
点评:尽快消除离异阴影
许多家庭离异重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重组后的家庭应该尽快消除离异带来阴影,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家庭,这需要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新的家庭应调适处理好爱情关系、性生活关系、经济关系、互补关系、法律关系等五个关系,这是建立新家庭的基础。还有些重组家庭男方、女方都带有子女,这时更要一视同仁,有时甚至要把爱向对方子女倾斜,这样才会让子女感受到爱的温暖。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关心,不单是家庭的事,也是社会、学校的事,歧视是一种间接犯罪。
个例 燕楠的“幸福”
燕楠的爸爸妈妈是和平分手的,理由是双方感情不和。与别的单亲家庭孩子相比,燕楠实在太幸福了———虽然她跟着妈妈生活,可是疼爱她的爸爸一星期会来看她三四趟,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因为爸爸是一家私企老板,有的是钱。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补偿心理吧,妈妈对燕楠也比从前还要好,三天两头就带她上麦当劳,公主裙买了一条又一条。家里其他长辈也常常说她这么小父母就离婚了真可怜,特别惯她。这样骄宠出来的燕楠在幼儿园是理所当然的小霸王,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上有什么她就一定要抢过来,稍不如意就要大叫大嚷,连老师的话也不听。
点评:宠爱不是爱
爱要有度,不能宠爱,宠不是爱,爱不得法爱得过度就会反受其害。有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孩子既要进行满足欲望训练,又要进行不能满足欲望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意志力。对于离异家庭的子女来说,这两种训练更是必不可少,既要给孩子爱让他(她)知道幸福的滋味,同时也要他尝到失败挫折的痛苦。我觉得不管是离异家庭,还是正常家庭的孩子都应该尽早接受第一次批评、第一次挫折教育,这对培养孩子今后的抗挫折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观点:
市妇联儿童工作部:离异家庭是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我们不但要从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而且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社会环境。比如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