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目的就是挣钱;女儿的目的就是学习;然后,两个人开开心心地生活。
阳光代码3号:面对问题
对于李炎来说,她最感欣慰的是,“早恋”没有在儿子心理留下太多的阴影
儿子的“青葱小萌芽”
单亲家长:李炎某杂志社编辑
李炎自述: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晚餐是儿子和我交流最多也最开心的时间。话题除了他这个时期最关心的问题和他在学校的琐事外,我们津津乐道的是讨论给他找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低年级时,他酷爱围棋,谈起未来爸爸时,他只有一个要求———会下围棋,且是围棋高手。他能举出一大堆崇拜的围棋大家的名字,神往地说,谁谁如果成了他的爸爸,多好。当我提醒他,他热爱的这些大师都已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了,他就直拍自己的脑门表示遗憾。后来,他的兴趣又专注于弹钢琴,新爸爸的标准便转向了音乐大师。关于新爸爸的讨论曾是我们百谈不厌的话题,孩子的童真溢于言表,这样的交流开启着孩子的想像,也调节我俩生活的气氛,渐渐地成为我们晚餐时的语言游戏。
可是,年初的一段时期,他对这些虚妄的话题失去了兴趣,晚饭时的交流变成了我询问,他回答。他对我的询问也常常漫不经心,总是急三火四地吃完就往楼下跑。后来,他要求我周一不用给他准备午饭,在一家小店吃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家的面和肉串特别好吃,并建议我去尝尝。儿子对这家饭店的热情终于让我感到好奇,一天就和他约好晚饭就到这家小店去吃。
这是一对年轻夫妻开的肉串店,店不大,虽经常从门口路过,但我从没注意过。我跟在儿子的后面,进门时,男主人过来逗他:你是不是看上我家娇娇了?儿子脸红红的,而且更忸怩了,见我在看他,有些发急地对男老板说:你说的是什么话?谁看上娇娇了!
这时我才恍然儿子的反常。
娇娇是这家开小店的夫妇的女儿,上学前他们曾同在附近一家幼儿园里呆过,在一起玩得很好。现在他们在同一所学校。我注意到,晚饭的时候,娇娇成了重要话题之一。他总是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他在校园里什么时候看见娇娇了,她跳绳跳得好,她跑得很快。娇娇向他借球了,娇娇忘带红领巾,他把自己的借给她,她却不要等等,常常愤愤不平的:以前在幼儿园时一起玩得很好,为什么现在不理我了?
晚饭后我便提议和他一起出去散步,我们很默契地来去都从小店门前走过,有时会看见女孩在店里或店门前玩。女孩多半不理他,他也装作不理人家,但走过之后,他会气愤地对我说:我一定要问问她,为什么不理我!看他有时显得沮丧的小样子,我就对他说:她不理你,你也不理她,这叫尊严。你好好学习,比别人都优秀,人人都会佩服你,她会主动找你玩的。渐渐地,儿子不再去那家小串店吃面了,晚上也不急着出去了。有时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了?他就说他要写作业。一次我们一起从小店门前路过,我问他娇娇会不会在小店里。他肯定地说不会,说她放学后直接回家,很久不到店里来玩了。我明白了儿子晚上不急着出去的原因。又过了很久,天已很冷了,我们经过小店,老板娘看见我们,对他说,你怎么很久不来吃面了?儿子爱理不理地走过去了。我追问他为什么,他说:她家面一点都不好吃。
我长舒了一口气,知道儿子第一次“感情”危机过去了。虽然我不能知道他这次经历的所有细节,但我欣慰的是,这件事并没在他心理留下太多的阴影,而可能是他成长中很有意义的体验。此后我们晚餐时的话题又回到围棋大师、钢琴家、科学家、自然、宇宙、太空等内容上来。但是关于他未来的爸爸,他的态度突然变得实际了:他爱你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