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方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8月04日 09:29:34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方法

  一、单亲家庭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现在的社会,谁家也不缺吃食。即使是后娘也不会像以前的故事里写的不给孩子吃穿。那么安全感就很重要了。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未成年之前,容易对自身安全方面出现恐惧,害怕被放弃,没人要自己。我班有个学生,升三年级的时候,刚开学,每天哭着不进班,就要跟着接送他的奶奶走,这个年级哭着不上学的学生我上班二十多年了还没出现过,通过下面问班主任,才知道,原来是在假期的时候,该学生的母亲离开他们父子走了(离婚)。而孩子不清楚为什么妈妈不见了,不要他了,没有安全感。在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之前,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出现把孩子“放空”的局面

  曾有一位山西的妈妈电话里说了一件让自己困惑的事情,自己带着孩子,但是,却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把孩子放在了封闭式的贵族学校,并且要求孩子的爸爸多操心,其父根本没管过孩子。孩子认识了社会上的同龄伙伴,出入网吧,通宵达旦,抽烟喝酒,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一次妈妈在网吧找到了儿子,让其回家,孩子竟然和她在大街上打了起来。

  离婚之后很容易出现把孩子“放空”的局面,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组建了新的家庭,就想把孩子推给对方,因此,相互之间扯皮、推诿,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孤立无援”的。

  3.学习不好,没有自信

  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出现了心理的问题,就会变的不自信,再加上有的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重点关注把孩子拉大,很多人想让孩子学习好,可自己就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内向、不爱跟人交流,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方法

  中国历史上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知名人士有很多,如孟子、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康熙、朱镕基、蒋介石等。国外单亲家庭长大的名人有彼得大帝、贝多芬、莫扎特、奥巴马等。这些人虽然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但是依然能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这些必然的存在一定是有效的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

  1、更新家长和孩子的观念

  首先家长的观念要更新,千百年以来,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家庭组成的,一个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父母共同养育子女,为家庭延续血脉,为人类繁衍后代。可是也有的家庭是由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组成。只要经济条件许可,自己能单独抚养孩子的父母可以选择不再结婚,孩子能认可这种家庭存在的方式,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的发展,能正确的对待社会、朋友,亲人。总比父母虽然没离婚,但却常常吵架,使孩子心理总有不安全和烦躁的感觉好。

  2、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

  作为单亲孩子的监护人,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责,不止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衣服,还要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哈佛女孩刘亦婷、作家迟莉的孩子都是单亲的孩子,她们的成功给了我们警示:要持续的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出生到长大,不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始终如一的对待孩子,尤其是心理,不能“放空”孩子,想起来管一下,忙起来就把孩子忘了。

  3、自强不息给人以朝气蓬勃的信念

  监护人一方必须表现出自强不息的状态,证明我能支撑这个家,给孩子以安全感。从不说父亲(母亲)的坏话,否则孩子会怀疑幸福的可能性。这样,一个家给人以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信息,使家里充满阳光。

  4、输入正能量的东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家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都要注意给孩子灌输正面的、阳光的情绪和状态,让正能量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心理奠定基础。

  5、跟老师沟通、配合,共同提高。

  学生得到周围环境的肯定,才能树立自信,有安全感。家长一定要主动的跟老师沟通,才让孩子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不要等孩子多次不写作业或跟人打架等事让老师叫家长了,才跟老师联系,这样就被动了,要把孩子不好的行为扼杀在萌芽中。

  (二)学校教育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润物无声的

  学生每天跟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时间比家长要长,所以学校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意义就非常重要了。学校不只是教给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还通过养成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 单亲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