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对科学教育的促进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9月05日 13:43:45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索、接近或获得某种事物的个性化。象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科学兴趣和探索宇宙无穷奥妙的欲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出人们的无穷创造力。无论干什么事情人们都要对其感兴趣,方能把事情办好,然而对科学兴趣的培养是要从小开始的,但在教学和科学实验中我们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找出原因,找出差距,自我反思,用科学、认真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培养孩子从小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愿望!

  《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长期以来,我比较喜爱科学探索活动,并多次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当初,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由于经验不促导致孩子常规乱、时间长、操作能力差使教学效果很难达到要求。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科学实验活动已不再是我感到困惑,我经常有意识的与孩子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如沉浮、毛细现象、摩擦力等一些科学活动,在实验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活动非常的感兴趣,能够和我一起大胆尝试、动手操作,并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的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萌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但是在很多的科学实验尝试中,我觉得化学实验也是需要我们大胆尝试的一个范围。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化学实验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想大胆的尝试一下,告诉自己“不要怕失败,只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认真思考和预设就不会感觉离孩子太远。”因此,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奇心以及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了一节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神奇的药水》。本次活动我没有按照严谨的化学程序进行化学实验,而是重点放在了幼儿感知化学变化的奇妙上,通过《神奇的药水》这一教学活动,是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让幼儿初步涉入化学的领域,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在教学前,我还多次进行实验,进行化学溶液的配比,配出最佳效果溶液;当溶液浓度过大时,有化学结晶在纸上显现出来,孩子在光线下很容易发现纸上的秘密,并


  且此时涂出的动物模糊不清;溶液过稀涂抹时,动物无法显示红色。经过多次实验我熟练的掌握了溶液浓度的配比方法,为今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兴趣虽然高涨,可是操作过程中教师却凌驾不了孩子,实验活动中游戏过程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活动结束后我开始找原因,想办法。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听取了同行老师们的建议。我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注重了科学实验中游戏化的教学,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更换了操作工具水彩纸、绘画笔、为了清楚的让幼儿看到两种药水在一起发生变化后在范画中显现出来的红色小动物,我把彩色范画图换成了多张黑白的范画图,并且添加了“小动物捉迷藏”这一游戏环节,这一科学教育活动重新设计为《小动物捉迷藏》。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而且让幼儿初步涉入化学的领域,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酚酞溶液遇到稀碱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红色的这一现象,事先在白纸上用毛笔沾稀碱溶液画出各种小动物,干后,小动物就会藏在纸上,然后为每位孩子准备一张这样的纸让孩子用毛笔沾酚酞溶液或水进行操作,在操作规程过程中有的孩子纸上出现了小动物,这时发现成功孩子非常感兴趣,因为孩子很奇怪一张白纸怎么会出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呢?可是选取用水的孩子纸上却没出现小动物,为什么呢——由此激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因此,我引导孩子再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纸上用的是一种神奇的药水——叫稀碱溶液,稀碱溶液遇酚酞溶液会变成红色;我又引导孩子进行第三次实验,让孩子亲自操作全部过程。

  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的操作不是老师想象中的效果;由于老师交待不清,当纸上的稀碱溶液没有晾干时就在纸上面涂抹,这一环节要等到画晾干后再涂,效果更好。还发现有的孩子作同一支笔在容器中将酚酞溶液和稀碱溶液混在了一起又在纸上画动物,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选用的容器应该是透明的专用化学容器,通过闻、看、试区分溶液,进行比较。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应该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动手尝试,体会。

  在这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活动结束后,我自己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中,我认真归纳、总结,并通过在教学中的运用,吸收、消化,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次进行实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更上一层楼。

  多次的实验尝试与教学


  活动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与教育和教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去搞更多的小发明、小创造。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每节课后都有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反思,为今后的科学活动奠定坚实科学的基础。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