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或起点相同,但慢慢变化了,有的成材,有的成豺。我们在探究原因的时候都会说社会和家庭。但家庭是谁?家庭不就是父母吗?
我感觉,我们自己的心理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很重要,于是有人就说父母的教养风格和态度下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好网有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父母都是第一次,每个人都是生手。必然的偶尔会有心理失衡的时候,包括教养的、工作的、环境的……最终都会表现是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价值、和行为细节上。
我感觉,我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是由有了孩子才产生的。比如:
1、攀比。教养条件、资源分配上我试图和别人比,总有些比不过人家的,如人家父母是学美术的,23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就会画圆,而我的要等到30个月。于是,我就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否定、压抑、文饰等,试图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情和证据——证明我不能满足孩子是有合理的理由的。但这些不能解决问题,我还是不是美术家。于是,我暗自怨恨我的孩子不争气,这种态度你说会给孩子什么感觉,他会开心。结果就恶性循环,我这个家就别指望“正常”了。
2、消磨。孩子小的时候,我真是一个好样的,每天倾注在孩子身上。结果我讨厌了工作,每天总是精力不足,笨手笨脚的,连老婆都不理我。都是小家伙惹的祸,小家伙是应该继续倾注的,工作什么的就去 。有的人是消磨对孩子的耐心和爱心,结果就更可怕了。
3、战斗。夫妻之间、和父母之间关于孩子教养的各个细节和事件的相互责难是家庭战争的导火索。谁是谁的爹/lp,话赶到那了就打——打美国打不过,但跟家里人玩无赖大家都很擅长。
还有很多,就这几点,我感觉自己就成了一个地狱里的居民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到精神病的状态,我认为精神病的人最幸福。就是这种半吊子的心态,就足以使我们撕毁做父母的证书,于是我们成了孩子发展过程中的罪魁祸首。
大家在各个坛子中可以消解一些心理失蘅,所以我们还是经常来逛的。就象腌一样,终有一天会被孩子吃掉——好吃、真香。
--------------------------------------------------------------------------------
zj526:
楼主的有些观点我是赞同的,比如有了孩子后我们会自然地与其他孩子比较,如高矮胖瘦,行为举目。看过很多育儿方面的书,觉得孩子成“材”的确与父母有很重要的关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的父母本身就是顶尖级人物,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再坏也有七、八分。这样就或多或少地打击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
同时楼主可谓有些消极,我想,孩子成“材”与否是父母们的向往,但也并非唯一,孩子健康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不是吗?
--------------------------------------------------------------------------------
水之灵0222:
我们在教孩子怎样做个好孩子的时候,真希望有人教教我们怎样做个好父母。一直害怕自己一些不好的心态影响了孩子,这让我们很有负罪感。但是,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世界,我们都是不完美的父母,也正是这些不完美,我们和孩子才能学会成长,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失败中学到勇气。我们因此更珍惜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