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课程,连着一个研讨会。因为讲课的是从国外邀请回来的华人学者,许多同方向的外校老师、学生都来参加。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位许久未曾谋面的同学W。
W与我在一个寝室住了将近7年。最后半年,因为她直博了,分到博士生宿舍,基本上没有住在我们寝室了。大家非常高兴的欢送她的离开。因为她,还有她的几位比较特异的老乡,导致我们寝室的姐妹,对一个地区的人都比较排斥,听到那个地名都会觉得别扭。其为人可见一斑。
W博士毕业,结婚,然后去了上海的一所名校。我最后一次看到她,就是在她的婚礼上了。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对我来说,不见面是开心的。今年,从同学那里知道,W已经评上副教授了,其余的就没有什么了解了。老实说,还是为她开心的,毕竟是自己的同学嘛。
上课的第一天,遇到她,寒暄了几句。然后竟然发现,对她依旧是无话可说。同事看我俩很奇怪,说哪里像是在一个寝室住过的?然后,那天我犹豫着,是否要请她吃顿饭呢?或者请她到家里来?晚上回家,和丁爸商量。一向热情的丁爸,听了以后居然没什么反应,只是让我做主。
幸好,第二天,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让我打消了与她共餐的念头。还是做两条平行线比较好。这事儿是同事讲给我的,因为W来的比较晚,因为座位问题,对外校的人表现得很无礼,让大家感觉很糟糕。同事说,你的那个同学怎么这样啊?我无话可说。
前天,还是因为座位,让我的若干同事、师弟师妹感觉极差。那天的研讨会,中间部分的前两排座位,是为国内外的特邀嘉宾留的。左边偏一些的位置,第一排是为本校和外校的年纪大的老师预备的。我的导师,就坐在左边的一个座位上。
一个报告结束的时候,导师被别人找出去谈了会儿事情。他刚离开,W就坐到那个位置了。她下午来的晚,没有抢占到好位置吧。过了一会儿,一位志愿者和她低声说了几句,然后W摇摇头,那个志愿者一脸不满的走了。我立刻猜到是与座位有关了。又过了一会儿,志愿者又和她低声说了几句,依旧没有动。回头一看,原来导师就坐在后面呢。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下午报告结束,W就坐在导师的位置上了。虽然我的导师为人大度,可是大家看在眼里,都很不满的。
我恰好充分的看到了她的表演,然后非常惭愧的告诉同事,以后不要告诉别人,她是我的同学吧,哪怕她能得诺贝尔奖。丁爸事后的评论,她这样的人,总会有受到教训的时候的。不要想她的事儿了,就当不认识好了。
W到上海,已经工作几年了吧。学问似乎是做的不错,可是做人的本领,却一点儿不见增长。回到母校,给人的印象依旧是极差。或许是觉得自己是名校的老师,跟着一位院士工作,就很了不起了?可是我认识的院士,都是很平易近人,对别人的一点帮助都会表示感谢的。这次的一位华人学者,他的父亲是我校化学院的一位院士,母亲是博导,自己也是很优秀的人物,在我们这个方向上,可以说是很高层次了。可是他对于每个人都很亲切,不论是多么简单的问题,他都会热情回答,加以鼓励。为什么人与人,相差要这么大?
由此想到,将来我要告诉丁丁,不论他是否学习好,不论他的学问到何种程度,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懂得如何做人。我想,将来,这也会是我对学生必讲的一句话吧。
--------------------------------------------------------------------------------
萱宝宝妈咪:
不是吧~~
被人叫了两次,还霸着位置不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