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猪妈妈:
所以说生死之交不是随便都可以有的。
如果真的可以寄生死,他一定会想出办法来。
关系不到位啊。不过根这个当事人性格确实也有关系。
刘邦在追兵来的时候能把老爹推下车上,这样的人,指望他救你,不可能。
--------------------------------------------------------------------------------
荷月:
有没有两全的办法?“取义”一定得“舍生”吗?
--------------------------------------------------------------------------------
飞飞baba:
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故事,这不是救不救人的问题,没有能力的情况,还怎么救人?把那人拉上来,再自己下去,这样好吧?但那个人是不是也要救人?是不是又重复一下?这样有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启示,只能让人看后让自己的心更加痛苦罢了,所以不论也罢。
--------------------------------------------------------------------------------
悦目宝宝:
舍身取义并不可取,人应该确定自己的能力,再想去帮助别人。
--------------------------------------------------------------------------------
好妈: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给这么小的宝宝讲清楚,而德德观会随着时代不同而改变,所以换做我,不会现在急于灌输宝宝那两人的做法对错与否。
我会转移一下话题:
引导宝宝,
1、为什么一个人会上树,另外一个上不去?所以,平时就要掌握本领噢,艺不压身,特别是生存的本领,然后鼓励他学游泳、攀沿等~~
2、交朋友要学会选择噢,多和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一起活动,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遇到笨笨的那种,平时你要当好小老师噢,多帮助人家,让他和你一样聪明能干起来,特别是自已的亲人。
--------------------------------------------------------------------------------
hehui:
道德观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当然也就不同了。刘胡兰为什么要英勇就义?董存瑞为什么要以身炸碉堡?黄继光为什么要堵机枪眼?雷锋又为什么要无私地帮助别人?难道他们都不想自己幸福的活着?他们为什么高尚,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他们什么呢?答案当然是: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道德观。
道德观,这个沉重的话题,不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说得明白的,虽然上面高尚的道德观我们很难做到,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向他们学习,虽然孩子什么都不懂,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如今社会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各扫门前雪...的道德观是比较普遍的,但实际上这种道德观已经非常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