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上学后儿子的作业,写一篇供大家思考。
儿子被罚的作业:
1)此次作业是随堂单元练习。每错一处,要把原文抄写十遍。以上提到的题目是“美丽、冬天、啊、景色、真、的”连词造句。我儿子写的是“冬天的景色真美丽!”漏写了一个“啊”字。
2)我并不反对让孩子刻苦磨练自己的毅力,适当的惩戒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3)儿子的成绩总是很好,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三科均满分。并且喜欢体育运动和迷恋读书。
4)儿子就读的学校是最好的小学,学生受到的关爱比其他同类学校要好数倍。
5)我本人是应试制度的受益者。没有升学考试制度,一个农村孩子不可能读书乃至工作至此。矛盾得再不能矛盾的尴尬。
“冬天的景色真美丽啊!”多么美好的句子,其中又承载几多人对美丽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可是,我看着儿子那幼稚的因被惩罚而重复写出的字体,却觉得冬天在哭泣——那是孩子的哭泣:他不知道“美丽的冬天”会如此地可恶,以至于除了体力的惩罚和精神的折磨,还剥夺了他美丽的动画世界、自由的读书时间。而同时,冬天的哭泣,在我这个刻苦研究教育学并取得教育哲学硕士学位的人的心在痛苦地哭泣——我为中国的教育哭泣!
教育的任务,除了要向儿童传授知识,影响儿童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认识世界,让儿童学会了解世界,让儿童有了解世界的兴趣和信心。而目前我国教育应试制度的魔杖,已经从高中渗透以至延伸到初中和小学。
基础教育的任务,无论从人才的选拔(对人才的理解容当后续),还是对义务教育的普及,其中心应该围绕让学生形成对自然、人类、社会的探索热情和乐趣。请想一想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哪个人的成功不是由于对自己兴趣的满足进而形成的对事业的追求!
再看看我们基础教育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到了初中,家庭、学校和教师的功利主义就迁移到学生的身上了: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本该是体现人的价值的荣誉问题,就成了考试成绩的问题。而到了高中,这种价值观就变得更为纯粹——“拼搏三年,辉煌一生!”好好思考一下这个有效而愚蠢的口号吧!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成了纯粹的对分数的兴趣。学习,变得不再具有什么创造性,不再那么可爱,甚至成了世界上最可恶的事情。再看看中国大学生病态的学习状况就不难深刻理解我们基础教育的存在的问题了。
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学生还有希望吗?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社会还有希望吗?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人类还有希望吗?!
那么请问,小学的、中学的老师、校长,你们在拿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旗帜,实际上在做着什么?有人反思、人人反思了吗?主管教育的官员,你们在做什么,又在想什么!
有人会说,校长是无辜的,教师是无辜的,甚至主管教育的官员也是无辜的。可是,我要说:孩子是最无辜的!
如果这种教育做法不改革,校长会累死、老师会累死、孩子会累死、有认识能力而又有良知的人会伤心而死!
我是教师,我并不关心自己是否被累死;但是,作为关心教育、关心社会的人,我十分难过;作为疼爱儿子的父亲,我非常愤怒!
我,该怎么办?
--------------------------------------------------------------------------------
wu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