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脾气可以更加好一点,更加耐心一点。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沟通。容易磕碰的,当然是关系最亲密的。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她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选择。
昨天我妈妈说起孩子多的家庭,居然说:这样的好处是,一个不能指望了,还能指望另外一个。我当时就说,孩子不是用来这样指望的。不是吗?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赡养父母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目标,而是他们生活当中应尽的一个义务。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大家都是平等的。要是一个孩子都指望不上呢?
--------------------------------------------------------------------------------
Tanya娘:
哈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父母是很悲哀的一代人,童年时代、少年时代或者青年时代,正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时刻,旧的体制和文化被彻底否定,新的文化还没有完全成型,刚刚接受完纯洁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解放全人类的教育,文化大革命劈头盖脸地就来了,刚进入青壮年的晚期,改革浪潮又汹涌而来,终于折腾完了,退休了吧,仅存的那点源自五千年文化的家庭观念又受到来自西方的追求平等、追求自我的打击,在需要子女陪伴的时候,和子女也走不到一块去,你说他们难过不难过啊。
我们这里大多数的妈妈可能都年过30了吧。想想我们的这30年,人生观估计早就定型了。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们的那30年,会形成什么人生观呢。
我可能属于比较敏感的那一类,很早就觉得和父母之间有问题,也曾经以为可以按照我的想法去改善,但是,真的,很难的。这么些年下来,终于明白,一代人有一代的活法,谁也改变不了谁啊。
所以我买了不少教育子女的书,不是为了教育Tanya,而是要看看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才可以带给Tanya一个好心态呢。
--------------------------------------------------------------------------------
小兔朵儿妈:
说起和母亲的关系我虽然有过痛苦的经历,但是现在看母亲一天天老去,变得温和随和了很多,我真不愿意去回忆。
只是小时候一直没和母亲睡过(也许有过,但是记忆里没有温馨的感觉),更别说抱抱了,所以朵朵到现在七岁多了,还和我一起睡。
我和她说了,妈妈不会要求她,直到她自己要求的时候,而且每天在学校门口,我们都亲一下,在大家面前表达爱,因为是真爱,所以没有什么羞涩,朵朵也一样。
我以前不喜欢孩子,但是在朵朵的成长中,弥补了很多童年的缺憾,真的很感激朵儿给我带来这一些。
只是自卑,紧张,焦虑的个性,总是很难改变了。
--------------------------------------------------------------------------------
毛毛虫的梦想:
大家都差不多啊,我也是,母亲老了,脾气倒变好了。虽然没有感受过温馨的母爱,虽然我和她还是不亲密,是一辈子的遗憾,不过我知道,她确实是爱我们的,虽然她不会表达,虽然她也有控制我们的倾向,可是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明白了。他们这代人有他们的局限性,这是无法改变的了。我也不再想改变她的想法,这也根本不可能。只希望自己不要让女儿再有这样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