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外,能够了解的尚有几人?──也许,唯有那些和我们一样,仍在与天搏命的家庭吧!
“上帝给你一个这样的孩子,是因你有能力承担他人无法承担的使命。”这句话是一位好友用来鼓励我的。同样的,我也想借用她的名言,与所有过动儿的母亲共勉。虽然我们都有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孩子,他们带来的多半不是快乐、不是欢笑,而是挥之不尽的麻烦和痛苦。不过仔细想想,在黯然感叹的同时,您是否也看见了一个孤独成长的身影?那个身影可曾令您牵肠挂肚?可曾让您又怒又怜?可曾倚卧您的怀中,向您倾吐他的烦忧和无助?
我家的风动草会在无风时静止,我的过动儿一样会有安定、不惑的时刻。他常在夜深人静时问我:“我要怎样才能不受影响?”“为什么我永远都被嫌‘笨手笨脚’?”“到底要怎样才能让自己看起来‘不呆’?”……连串的问号何只是问号,它们其实更代表着孩子成长路途上杂乱交错的“伤痕”。
多数过动儿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外表,这是他们的“幸”,也是他们的“悲”。在常人的世界里,他们虽无需因外貌而自卑,却得为“健全”而蒙受数不清的误解。“一天到晚忘东忘西的!”“上课爱插嘴、爱讲话!”“没见过这么不专心的!”“已经说过好多次了,还是不改!”……从小一到现在,几乎每位老师抱怨的都是这些。
我从不袒护自己的孩子,但我真的想替所有和他一样的过动儿说句话──“他们在团体中许多脱序的表现,事实上并不是故意的!”只因环境之喧扰如风,孩子的情绪及注意力偏又敏感似“风动草”,所以才会问题丛生,麻烦不休。
“真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特别座’,这样我就不会常因上课讲话被骂。”孩子虽然各方面的表现均较小学时进步很多,可是某些“难以自制”的困扰却依然存在。
“这是真心话吗?你不是一直很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你?”我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
他犹豫了一会儿:“我虽然很想,可是又很怕,因为通常‘特别座’都是给坏孩子坐的……。”
“…………”实在不知该如何接腔。何谓“坏孩子”?──包括所有过动儿吗?
我无奈的拍拍眼前这株比我高的“风动草”:“除非可以选择,否则你只能努力控制自己、适应环境。毕竟你只是个个体,很难要求环境为你改变什么。”
他想了一下,苦笑的点点头。然后又调皮的走到我面前跟我比身高:“我看我现在比你高多少?”
“不够!不够!才高这么一些!你要赶快加油,因为我想抬头仰望你。最好能像大树那么高,这样我老了才可以依靠你!”我抬起头,假装他是一棵大树:“如果你真的长成大树,会不会让我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