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橱里有个鬼,我怕怕!
小祺已经上大班了,每晚上床时就是爸妈的头痛时间,她总是要挤上爸妈的床说,她不敢一个人睡、她会怕怕,妈妈问她怕什么?她有时是怕黑、有时是怕窗外有东西、怕衣橱里有个鬼,有时是怕故事书里的怪物会跑出来……,真不知道她是真怕还是找借口要人陪?
“害怕”是3~6岁的孩子极为常见的情绪,这个阶段他们害怕的范围比先前更加扩大,除了真实遭遇过的惊吓经验,例如:身体受伤、走失找不到妈妈、被动物惊吓、恶梦等。孩子也会害怕一些虚幻的事物,如:黑暗里躲着的妖怪、动画片里的魔鬼、故事里的巫婆,也因为如此,孩子说出的害怕常让大人觉得可笑、不合逻辑,但孩子害怕的复杂化,其实意味着发展的跃进。
孩子害怕的原因:
1.自我中心的减少: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当孩子看到别人受到伤害,可能会想象别人的痛苦,而感到悲伤害怕。
2.推理能力的增进:较大幼儿已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也能做简单的类推,比如说孩子知道人老了会死掉后,可能会很担心自己的妈妈也会老、也会死掉,看到别人的不幸,也会害怕不幸降临在自己或家人的身上。
3.想象力的增进:幼儿常常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这些丰富的想象帮助幼儿表现了自己的想法与情绪。但因为幼儿常以为物品也有生命,且难以区分真实与虚构故事的差异,所以常被自己逼真的想象给吓到。
孩子的害怕并非毫无根据,许多害怕是来自可能的猜测,因此孩子会害怕迷路、害怕坏人、害怕大卡车,这都有助于孩子适度的自我保护。但是如果孩子的焦虑害怕已经干扰到日常生活,父母或其它照顾者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和害怕说Bye Bye 的4个方法
1.接纳孩子害怕的感受:在我们的文化中,「害怕」常被认为是负向的情绪表现,是「胆小懦弱」的行为,所以父母常常有意无意要求孩子压抑害怕的情绪,常用的方法是:
◆提出社会期待:“男孩子要勇敢一点!”
◆嘲讽:“你还在吃手指啊!”
◆威胁:“你再不去睡我就揍人!”
◆强迫:“在没有开灯的房间里面待10分钟。”
◆说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
◆怀疑:“真的那么可怕吗?”
以上的说法只是造成孩子更大的压力,无助于减少孩子的恐惧。
2.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爸妈要相信孩子的感受,害怕表示孩子觉得不安全、也透露需要父母支持的讯息。了解孩子害怕的是真实的情境,或是想象的事物,再帮助孩子面对问题。要提醒爸妈的是,幼儿常见害怕是来自电视节目,需细心筛选适合幼儿的节目。
3.陪伴孩子一起找出减轻害怕的方法:幼儿无法用说理分析来减轻害怕,他们需要具体真实地感受到安全。通常陪着幼儿一起行动最为有效,例如:陪着孩子巡视房间的每个角落、一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