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听到你在说什么。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最好的5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你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的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
3、“你其实想说什么?”
有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明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说的好像问题出在你自己这边,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办法。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反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
如果令你满意的惟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明明爸爸让他吃冰激凌,那我也可以吃。”“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
最不好的5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6岁;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4岁。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实是:孩子们总是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行为的年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很多的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可是,当你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你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当你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