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唱得好:当我走过你的身边,我愿带走你的笑脸,心中没有一点阴云,阳光变得更加鲜艳。希望会有那么一天,和平的福音传遍,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在这缤纷的世界里,有无限的爱。这首歌表达了我们对美好的、充满爱心的世界的憧憬。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操的基础。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是我们的责任。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孩子通过与周边环境朝夕相处,体验到父母和社会给予的爱,潜移默化,他也会以爱心来回报社会。
诸如“黄金棍下出好人”的压制型教育、“家长一言堂”的权威型教育、“揠苗助长”的填鸭型教育,这些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育儿经”,其出发点也是基于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的方式是值得反思和批判的。因为爱是心灵之花,需要用心去培育。在我们给孩子爱的启蒙书里究竟该写些什么呢?那就是尊重、谅解、宽容和给予。
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
在美国旧金山生活期间,有两件美国人习以为常的小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是和美国朋友逛街,在我们横过一条繁华的十字路口时,他家四岁左右的小孩不知怎么哭着不走了。孩子妈妈立刻蹲下身,将哭啼的孩子抱在怀里,好言好语安慰着。人行道的指示灯红了又绿,绿了又红,往来车辆卡在这里排起了长龙。我想这下糟了,不是挨警察训就是挨司机骂。结果在等孩子重新走完斑马线的这五六分钟时间里,没有一位司机探出头喊叫或按喇叭,路边的警察也没有挥动警棍催促,看到的只是人们富含理解的微笑。
另一次是和美籍华人一家逛商场。他家的孩子约五岁左右,很调皮,一进商场便乐翻了天,将货架上的小饰品一件一件扔到地上。旁边的售货员面带微笑,忙一件一件拣起来重新放回货架。一个扔,一个拣,何时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连忙制止孩子的无礼行为。没想到售货员抬起头,以狐疑的目光看着我。事后朋友对我说,这种情况以后不要管,“老美”是很爱孩子的,这是孩子的游戏,制止了反显自己没教养。
因此我们平时在家很少强求儿子的言行,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我们认为,孩子虽小, 也是独立的人,所以应蹲下来。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领悟到尊重背后的所包含的爱。
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谅解。
一次,我们去幼儿园接儿子时,妻子发现儿子手里拎了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小汽车模型(儿子最喜欢汽车模型了)。妻子当时以为是儿子要将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拿回家,就从孩子手里夺回塑料袋要还回去,儿子立即大哭不依。等向老师问明了情况才知这是因儿子被评为明星宝宝,老师发给的奖品。孩子妈妈后悔极了,立即真诚地向儿子道歉。儿子也报以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