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承载着父母几多期盼祝愿,也凝结了父母多少心血汗水,哪家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急切而充满热望,恨不得把各种科学知识统统装备在孩子的大脑。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要遵循其各阶段成长的特点,不能像机器一样满负荷运转,教育要讲究效率和效果。对孩子的科学教育,要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循序渐进。
首先,兴趣是万事成功的基础和动力,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所有稚嫩的孩子对外界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会提出无数个“为什么”。作为父母,要抓住这些契机,对孩子适时教育。比如,我们五岁的陈嘉晖和我一起乘公交车,她会问:“妈妈,车为什么会呜呜响?” 我说:“这是电车,电车会发出这样的声音。”“电车是有电线的,那一辆车为什么没有电线呢?” 陈嘉晖指着马路上另一辆公交车问道。我说,“那一辆不是电车,它是靠燃烧汽油作为动力的,不是用电发动。” 还有,一天给陈嘉晖测体温时,她问:“妈妈,温度计为什么能测出体温?” 我便告诉他,“物质会热胀冷缩,温度计里有水银,它遇热会膨胀,你看,这条水银线会变长,它长到多少刻度,就表示体温是多少度。” 陈嘉晖很感兴趣地拿着体温计端详了半天,还问几度是高烧等等,我同样认真地回答了她。诸如此类的琐碎细节在生活中时时发生,我们父母是否能认真地对待孩子的发问,且给予很好的答复,尤为关键。
其次,用心观察,有意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我们有好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如果利用这些机会,不时地给予适当教育,对孩子大有裨益。例如我们会经常带孩子游公园、逛商场,甚至是每天接送孩子上园,以及在家里,都会有所见闻,不妨把一些有趣的事情,用科教的知识给孩子作一番讲解。像树叶为什么秋天黄了,昆虫为什么冬天不见了等等。孩子保证乐意听,还长知识。我们家养了一只乌龟,陈嘉晖很喜欢,周末的一天,我让陈嘉晖把乌龟从玻璃缸里捉出来,放到地上爬,我和她说,乌龟也喜欢在地上活动活动。陈嘉晖很高兴地把乌龟捉出来放在地上。我便顺势给陈嘉晖讲,乌龟是两栖动物,既能在水里生活,也能在陆地生存。然后我问她还有什么动物是两栖动物,她想了想说“青蛙”。我又问“鱼是吗?” 她说:“不是” “为什么?” “因为鱼离开水会死掉的”。“对了,聪明!” 这样陈嘉晖非常高兴,也积累了知识。还有一次晚上,爸爸在修电灯,把家里电源切断了,我点了几支蜡烛举着,陈嘉晖问:“妈妈,点蜡烛干什么,要我们吹吗?” 我告诉她,蜡烛可不只是过生日点了吹的,在很早以前,没有发明电,人们点它是照亮的。然后给她讲了电的发明和有关电的知识。
最后,也许家长们都会想到,买一本科普的图书,像《十万个为什么》,和孩子一起读,一起看。但是,这要看孩子能否专心和感上兴趣,一味地填鸭式灌输,父母会很累,孩子会受罪,从而收效甚微。毕竟机械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是枯燥的,于大人同理,何况天性爱玩的孩子。
总之,对待孩子的科学教育,父母要用心,细心和耐心,从点滴做起,也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灵活多样,讲究方法。教育孩子是艰辛的,也是愉悦的,愿天下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