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专家一起来给婴幼儿家教“把脉”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25日 13:18:13 


  一号症状:把婴儿当病人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早期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出类拔萃,但恰恰出现了许多问题。近日,全国妇联“中华育婴工程”专家委员会在全国抽查显示,由于早教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已经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比如,把婴儿当病人。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家庭都把婴儿当作脆弱的小生命,像对待病人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其实,婴儿不是病人,他们还在母腹之中时就有了各种能力,一出生则有72种潜能,还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婴儿对环境的要求,除了照顾以外,更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是“冒险”,以挖掘自己身体里的各种潜能。如果把他们当成病人那样照顾,他们的潜能就会一个个地消失。

  二号症状:分数当惟一

  该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分数相提并论,并认为学习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们在1岁时就开始认字,3岁开始学外语,3岁至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专家指出,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完全是成绩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合作精神、思维方式、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分数来衡量的。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逼迫孩子掌握一项专门技能。

  三号症状:盼孩子是“神童”

  大部分家长都给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甚至不切实际地把孩子当作“神童”。调查发现,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家长只占三成,六成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超常”,最好是个“神童”。其实,超常和低智商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每天施压,其结果只会是拔苗助长。

  四号症状:给宝宝起怪名

  让老师颇感头痛的是,如今学生的名字越起越怪,四个字的,五个字的,一个字的都有,而且家长喜欢从字典的生僻处选字,以标明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教育部、国家语委日前启动了“人名规范”系列项目,特别强调给孩子起名应禁用生僻字或自造字。据杭州公安人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民警们一旦遇到含有生僻字或自造字的市民名字,将无法将其的户口卡排列入档。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的居民户籍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在制作身份证遇到生僻字或自造字时由于计算机无法识别,只能靠民警将名字手写在身份证上。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制作护照时,一旦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字,民警只得将持有者的名字手写在护照上。而这种身份证或护照在使用时,极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假证,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所有的护照都应该是机器打印的。

  老师们说,给孩子起怪名也是家教的一大误区。家长越别出心裁,搞得越冷僻,别人越叫不出其孩子的名字,其孩子在公众场合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越少。

  信息来源:网络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