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教育的手段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02日 21:27:09 

 

     笔者曾多次见到过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孩子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人见人爱。问其家长是如何教育的,则说,他们工作很忙,不可能化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也没有刻意地对孩子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只是尊重孩子的意愿,顺其自然而已;而一些子女表现不够好的家长,则往往会说他们是如何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培育孩子,有的人甚至辞去工作,专门在家教育孩子,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呢?本人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发现,教育好孩子的关键不在于你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而在于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有些家长的教育手段比较隐蔽,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当中,孩子很容易接受;而另一些孩子的家长教育手段比较粗硬,孩子非但不接受,而且还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感情绪。尽管家长用心良苦,但还是无法如愿以偿。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手段比较隐蔽,而且效果比较好呢?
     -、创设教育情境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是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你把手洗干净,你把玩具整理好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孩子总是极不情愿地被迫服从(有些孩子甚至不去做)。而有些家长则不是这样做,他们总是善于创设一个个合适的教育情境,让孩子愉快地去完成一个个任务,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如:我家对门一个男孩,喜欢画画,梦想当一个画家。但他粗心、不爱整洁,把画扔得满地都是。他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家里为他腾出一间房子,给他举办图画展,并向他提出了一些要求,还让他亲自去邀请一些邻居观看其作品――这下子他可乐了,把所有的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一张张贴在墙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小孩养成了爱整洁的习惯。
    创设一个教育情境,教育者隐蔽起来了,而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受到了教育。这样的方法比命令式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二、游戏方式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许多任务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完成。这样,孩子愿意做,又完成得好。例如,有个男孩,家里给的任务是每天傍晚倒垃圾。可是有一天,孩子在院子里起劲地玩打仗的游戏,完全忘了倒垃圾的事。聪明的父亲没有硬叫他去倒垃圾,而是跟着孩子玩起了游戏:“――接受战斗任务。”孩子抬起头,爸爸接着下命令:“清除前方阵地垃圾,报告执行情况!”孩子立刻一本正经地:“是,坚决完成任务。”一下子冲进房子,端起垃圾桶……。就这样,孩子和大人都很高兴,孩子在游戏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良好的习惯得到了巩固。
    三、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生活中,大人很容易摆出一副教育者的面孔,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出现在孩子的面前。他们怕孩子出事,限制孩子单独活动。担忧孩子遭欺负,不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大人的这种做法,很伤孩子的心,他们会感到不公平,会不 服气,甚至会在暗地里与你较量。其实,许多事情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让他自己去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绝大多数孩子是会领悟和受教育的。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