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授权北京学前教育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北京学前教育网同意”
家长在儿童早期教育是言行艺术分为消极的暗示和积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可以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使孩子活泼明亮;消极的暗示会损伤孩子的心理,给他们一中灰暗面,养成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经受挫折。
哪些是消极暗示?
1、 当孩子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长应灌输给孩子“上幼儿园”的向往和渴求的心理,但大部分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是“上幼儿园要听话,因为老师的很厉害的”“再不听话,告诉你们老师…..”,这就是典型的消极暗示,家长把“上幼儿园”作为一种对幼儿的惩罚,把老师当成“恶人”的化身。
2、 幼儿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是在家长来接他们回家的这段时间,经过专家的教育研究,这段时间是幼儿语言的爆发时期,甚至的患孤独症,自闭症等幼儿也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经过调查,90%以上的家长在接孩子回家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中午吃的是什么?”或“你下午吃的什么?”“今天学了些什么?”,这也是一个消极暗示,因为幼儿觉得这与他无关,孩子是“最近记忆”也许他只记得午点吃的什么,更多的孩子根本不愿回答,或说不知道,或干脆岔开了话题。家长应抓住这个黄金时间,问幼儿至少5个以上的这样的问题:“你现在想做什么?”“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发现了什么?”、“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还有呢?”、“还有呢?……”等等,你会真正了解你的孩子在想什么。
3、 家长应“助苗增长”,而不要“拔苗助长”,很多家长企图加快孩子的发展时段,这正是一个消极暗示,我们应让孩子在他们的每一个发展时段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跳过这一时段。如2—3岁的孩子的印象记忆,不是理解记忆,所以当你叫他指物数数时,他们很难做到手、口一致,家长一遍又一遍的教,仍然起不到效果,这就是家长加快了孩子的教育时段导致。
4、 孩子容易受挫折和委屈,应培养他们的“抗挫力”,而不是怨怪其他客观条件,如:孩子摔倒了,有的家长就打、踢地面:“都怪他不好,好了,宝宝不哭了。”那么孩子长大后学习不好,他会怪老师偏心;工作不好,他会怪领导不器重等等。
5、 家长的迁就和打、骂,会造成孩子任性、倔强等坏脾气,可采取以下方法:1)分散注意力;2)冷落、分离法
6、 孩子的思想丰富但符合逻辑,所以家长不要干涉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更不要替代孩子说或做任何事,否则就是一个消极暗示,孩子便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象力。
哪些是积极的暗示?(请家长记一下)
1、 为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柜,由孩子自己随意摆放。
2、 只要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都要有书。
3、 家里房子无论多么拥挤,都要提供2平方米看书的环境。
4、 为孩子每周准备一本新书。
5、 教会孩子翻看看过的书,重复地看,因为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6、 家长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