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频发“失语症”(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8日 23:06:03 

关专家咨询此事,希望医学专家救救她的孩子。

  这位胡女士去年从厦门来哈市工作。她说,孩子出现这种状况,问题可能是出在她和前夫的离婚上面。儿子于2000年出生,而她和前夫2002年就离婚了,仅2岁多的儿子被判给她,但由于她工作还没稳定,便签署协议让儿子暂时和前夫一起生活。前夫经常出门在外,儿子平日由年迈的奶奶照顾。儿子长期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随着年龄渐长,慢慢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胡女士说,她发现儿子的孤僻性格发展到极端,是在今年7月初。她回老家将儿子接到哈市准备让儿子在哈市上学,发现儿子似乎变了个人:以往不大爱讲话,但遇到高兴的事,还会笑一笑;这一次,无论怎么逗他高兴,他都一言不发,没有一丝笑容。

  胡女士带他到公司玩,同事们都亲热地跟他打招呼,逗他玩,但他谁都不理,对每一个人都像是仇人似的,甚至眼睛一直看着别处,都不正眼看人一眼,脸上的表情老是冷冰冰的,要么就是气呼呼的。而且,儿子动不动就生气,脾气大得很。胡女士私下里与他交流,他也一声不吭,梗着脖子,就是不看人。胡女士起初以为多相处几日,儿子会有些变化,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儿子依然如故。“这种情况我也没办法让他上学呀!”胡女士说。

  病例三:因为被嘲笑而“失语”的男孩

  一位姓陆的妈妈说,她儿子小强6岁,今年刚上小学,由于小强聪明好学,在班上也能排到中上等。但是小强有个毛病,就是在学校时不爱说话。“他这个毛病,3岁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有了。当时他在幼儿园出了个丑,好像是老师叫他回答一个什么问题,贪玩的小强也没听明白,胡乱说了一通,结果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哄堂大笑。从那以后,小强到学校后就不爱说话了。”

  开始陆女士和丈夫以为儿子是胆子小,性格内向,也没在意。哪知道进入小学以后,小强的这个毛病越发厉害,上课时老师点名叫小强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后就是不说话,既不说会也不说不会,就站在那儿低着头不说话,老师问多少遍他都不吭声。此外,他除了和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同学说几句话外,不和任何同学说话。“在学校,他就成了哑巴,但一回家,他又好了,和我们有说有笑的。”陆女士说,她说过儿子好几次,儿子都改不了这个毛病。

  专家:

  治疗应以诱导为主

  据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专家张一介绍,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患儿发病前,已有正常的言语理解及表达能力。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在公众场合拒绝讲话,不与人交流;有些患儿或耳语,或书写,但越是鼓励其讲话,越是缄默不语。另一些则相反,在幼儿园里问一句说一句,回家后则一言不发;见到亲人与其他小儿说话,如有其他人在场时,立即低头不语。由于其言语的表达在场景上和对象上有鲜明的选择性,故称选择性缄默症。约70%的患儿还有其他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有的表现为害羞,行为退缩;有的在家里顺从、听话,见到生人则紧绷着脸,毫无表情;有的在家中有明显的违抗行为;少数患儿还有多动、抽动障碍、遗尿、遗粪和其他言语异常表现。儿童精神分裂症、伤寒、舞蹈症患儿也可能伴随经常性或暂时性的缄默不语,需进行鉴别。儿童期的选择性缄默症只要治疗及时,一般数月、数年后可恢复正常言语及社交功能,预后较好。极少数可持续到成年。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现在正是一个发病的高峰期。”张一说,“因为环境的改变,会刺激他们的幼小心灵,对事物的看法产生偏差。所以建议父母应主动向老师反映情况,以争取学校和家庭的紧密配合,共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和孩子接触比较多的老师、小伙伴,可以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使他们理解、尊重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