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里快乐成长
紫风铃
记得半年前,我偶然发现邻居家1岁半的孩子口齿伶俐,我才惊觉自己孩子语言发展的迟缓:他已经两岁了,却只会说两个重叠音节的词语。我开始焦虑不安,指着家里的东西不停地教他说话,但他总是紧闭着小嘴一个音节都不肯发。
孩子半岁后,我便恢复了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孩子的父亲更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白天陪伴儿子的就只有他年近六十只会说乡下方言的奶奶。老人不善言辞,只会默默地用行动来响应儿子的要求,而我下班之后,更是把时间大部分放在家务事上。直到看到比他小的孩子都能言善辩,我才惊觉自已做为一个母亲是多么的不称职。
从此,我开始认真研究开发孩子语言能力的问题。两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叛逆心理,想用简单的启蒙方法来开启他的语言才能效果已经不显著了,所以只能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但每天我只有晚上几个小时的时间陪他,我该如何利用好这珍贵的时光?
有一次,儿子不愿吃碗里的毛豆,我便随口说了一首童谣:“豆豆少,豆豆多,噼里啪啦下了锅;豆豆大,豆豆小,咯蹦咯蹦满嘴咬。 多吃豆豆长肉肉,肉肉变成大拳头。 ”儿子目光闪烁,饶有兴致地听着,当我念完时,他居然乖乖地吃起了豆豆。我惊喜的发现,儿子对朗朗上口的童谣特别感兴趣。于是,我每天趁上班的空闲上网搜集童谣,与现实生活有关联的童谣更为首选,下班后,我就根据我们正在做的事念出相应的童谣,儿子不但听得认真,而且做事的劲头也更足了。在这些童谣的潜移默化中,儿子的语言能力竟有了飞速的发展,念过三遍的歌谣,他就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
现在,我的儿子不但能说会道,还会唱几十首儿歌呢。我想,职场妈妈只要把时间化整为零,提高亲子交流的质量,她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同样不会比把整天的时间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的全职妈妈差。
从炼狱到天堂
溪溪妈
溪溪的出生完全打破了过去两人世界的平静和悠闲,把我从一个风花雪月的纯情少女变成了婆婆妈妈。特别是溪溪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我就不停地在厨房忙碌,向书本学习,上网求教,不断地为溪溪制作各种美食。
坚持了19个月的母乳喂养,我从来没有睡过一晚的整觉。休完3个月产假上班后,我发现母乳喂养对于时常加班的外企职员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我只好准备好吸奶器、保温桶、冰块,每2个小时就躲到更衣室里,一下一下把涨满的母乳吸出来,保存在用冰块隔热的保温桶里,下班回家后又赶紧冰冻起来,要知道,这可是溪溪明天的口粮啊!
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挤出来陪孩子,满脑子都是奶粉、尿布,在和客户的接触中,我突然发现自己落伍于时代了,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服饰上,自信心突然受到打击,情绪也很低落,只有在回家看到溪溪的笑脸时,才能稍微找回一点安慰。
现在,溪溪2岁了,小人儿什么都会说了,随着她自理能力的加强,我一下子有了“找到天堂的感觉”。我慢慢抬起天天埋于育儿琐事的头,把精力和时间转移到工作上。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我又开始把丢了几年的小说拾起,心烦的时候找点流行音乐听听,周末趁孩子睡午觉的时间溜出去逛街,生日等纪念日也会和老公去咖啡屋小坐。慢慢地,年轻的风采重新回到了我身上,我也能更自信地处理家庭、工作上的事情。
做为母亲,做为一个身在激烈竞争的外企的职员,我每天快乐地穿梭在写字间与小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