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教什么之习惯篇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08月22日 13:08:48 

  早教在孩子的一生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老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可见作用之大,我到更愿意将五岁以前的教育比喻为铸造容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健康、心态、习惯、技能都只是其中的一块而已,装入其中的是知识,知识能装多少取决于有没有"短板",这四大方面任一方面有"短板",最终都会制约知识的容量,也会制约孩子最终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比较知识的容量是没有意义的。

  早教教什么之习惯篇中对于习惯的养成是我最为费力的,因为在十几的教书生涯中,我越来越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觉得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与孩子与生俱来的一些"恶习"做斗争,譬如老话说的"懒、馋、贪、占、变",而且由于独生子女,三代同堂,要想真正地去培养一个好习惯,克服一个坏习惯还真不那么容易。

  果果到目前为止,具备的比较好的习惯有:

  1、生活自理能力:3岁左右的果果已经可以自己穿脱衣裤,自己吃饭,自己刷牙、洗脸、洗手、洗脚,基本上不让大人抱……而且特别喜欢帮大人做事。

  2、自我控制能力:对于自己很喜欢吃的东西,再也不会象两岁左右时吃个没完,通常会在一开始给自己定一个数字,一旦达到就会主动把东西收起来或离开那里;面对自己很想要的东西,我通常会让她说一个想要的理由,然后我说一个不能要的理由,然后让她判断谁说的更有道理,一般而言她在没有得到满足后可以平静地离开;去公园玩可以任意选择三项游戏,玩到后会主动离开;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先做完后才去玩……3、生活比较有规律4、对自己的选择比较负责任:果果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对所有的事情都比较好奇,但对于她所有问题我们都尽可能地予以回答,同时告诉她这件东西或这件事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她自己选择,一旦她做出了选择,我们会让她坚持下去,承担后果。而从不为了省事,给她一个错误的答案。譬如在她要吃辣椒,我们不会告诉她那不能吃,我们会告诉她吃了之后可能会感到辣,她问什么是辣,我们会说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但喜欢的人会觉得很舒服,她如果坚持要尝,我们也会给她一些,因为是自己的选择,她一般不会哭。

  5、比较专心……但也有些坏习惯,比如做事情比较磨蹭,比较娇气等。

  感触:1、在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候,全家的态度一定要一致,否则孩子是最会抓住大人弱点的。可在孩子不在时做好全家的思想统一工作,特别是老人。

  2、在习惯养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以平静的态度坚持,打骂通常会减轻孩子改正坏习惯的动力,因为孩子会认为做错事已经受到惩罚了;恐吓会降低家长的威信,因为通常这些恐吓不会实施,时间一长,孩子会不以为然。

  3、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会禁受不了一些诱惑,所以让孩子远离这些或直接用谎话"骗"过孩子,可是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视线之中,他会有其他的途径接触到这些,所以与其自欺欺人,不如教会孩子选择和自我控制。

  为了坚持果果的好习惯,和她洗漱去了……昨天我写了一个对女儿早期体能教育的帖子,权当充数。现在我想谈谈我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体会。

  早期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教识字,教算数,学英语,背唐诗。。。难道这些就是早期教育吗?我并不如此认为。我理解的早期教育是从小培养孩子一个好的习惯和能力。

  知识学会了,长期不用可能忘记。而好的性格,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和工作能力,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从孩子还是婴儿时,我就从不纵容她的无礼哭闹。从她几个月起,只要她做错了事,我一定会给她讲道理,严重时也会打她。但打完后还会告诉她为什么打她。那时每个人都说孩子这么小,根本就不懂事,你在对牛弹琴。然而我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确认,每个孩子在婴儿时都很聪明,他们只是不会说话,表达不出来而已。每个家长大概都见过,孩子摔倒后,第一反应总是先找大人,看见大人跑过去,他就开始哭,大人如不理他,他就会自己爬起来。

  女儿小时候,我也没刻意教过她写字,算术。我会每天给她讲故事,读书,带她走入大自然。

  女儿从懂事起,就是个乖巧听话,人见人爱的孩子。是个有好东西知道与人分享,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

  上学后,我并不多问她的学习,除了帮她养成回家先做作业的好习惯外,更多的是鼓励她多参加课外活动。

  我相信那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前的早教的确很重要,但家长要教给孩子的应是长大做人的能力。

  早教教什么 2009-06-18今天是宝宝第三次去上早教课了。早教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妈妈们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也常常遇到一些妈妈问我,你家梓惠在早教中心学什么了,学会什么了,都教些什么啊?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当这个时候,都让我一时语塞,是啊,都学什么了。老公有时也说我,还天天嚷嚷着给孩子做早教做早教的,书买了一大堆,每个育儿专家的观点都如数家珍,可连学什么了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行了。看着聪明、可爱的宝宝,我就恨自己,为什么嘴那么笨呢,为什么心里明白,却说不明白呢。

  今天上完课,我还是一如即往的和刘老师聊着孩子的话题,她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早教中心呢只是一个引导作用,它教会的不是孩子多少学问,而是教会我们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引导孩子,如何在孩子的个个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游戏,来正确的开发孩子的潜能。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在家也不知道和孩子玩点什么,给他买了那么多玩具,玩几次就不玩了,天天缠着你,一不顺心,就大喊大叫的;要不就是非要出去,在家一刻也不呆;本来在家挺活泼的孩子,出去却蔫了,见人也不说话,胆小,怕生,不合群。等等特点,让家长都手足无措。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排除孩子的性格迥异不说。我感觉,关键的还是在家长---孩子的看护者。

  一、先说隔代人带孩子,对孩子过于保护。现在的家庭都是四个大人,甚至更多的人去养育一个孩子,大家生怕宝宝,磕了碰了,受别人欺负了。疏不知,这样是害了孩子,孩子是一个社会人,他也有他的小圈子,让他接受一些挫折教育,谓常不是好事儿。如,今天上课的时候,有一个新来的宝宝老是想去拿老师的玩具,因为梓惠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所以,梓惠用小手拽着那个小男孩不让他过去,他奶奶看到了,吓得象什么似的,一下抓住梓惠的胳膊,甩了过来。梓惠好象被吓到了,因为,在她的情感中,奶奶都是很慈祥的,没见过如此厉害的奶奶。她皱个小眉头,一脸的不高兴,我只好告诉宝宝,说奶奶是让宝宝好好看刘老师,别和小朋友做小动作。等下课了,再和小朋友一起玩。宝宝听了这话,心情才好一点。其实,对于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只要对身体没有伤害,我们可以让宝贝们,自己去处理问题。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会自己处理好的。也许,今天的事情,如果那个奶奶不说,她的小孙子就会感觉到自己做的不对。而听了小梓惠的话呢。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