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则纺羊毛线编织衣裤,老年妇女要指导年轻的媳妇做够一年吃的干面包……这种屏幕介绍形式的确是好主意,让对生活懵懂的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识。
好玩的还不只这些,在一整个墙面上,挂满了一个个活动的小圆板,上面有农具的照片,并且画着问号:“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回答之后才可以去看背后的正确答案。那上面的农具甭说孩子,有些连家长都不知道是什么。于是,这里聚集了不少家长和孩子,各自按自己所知猜谜,好不热闹。
设在户外的项目更能体现农场的味道:一块农家花园,里面长着各种蔬菜和草药;一片坡地,放养着壮实的奶牛;一个空中阁楼,里面是蜂房;一座铺着铺盖卷儿的棚子是牧人的栖息地……所有孩子想知道和应该了解的,这里都给提供最直观的认识。
而博物馆的收尾处,精采得让人拍案叫绝:那是搭在山坡最高处的木屋,原来是专门制做奶酪的作坊。想休息的孩子到里面去喝一杯新鲜的黄油奶,同时看看农人怎样把牛奶变成了奶酪;大人呢,则不会空手而归,买几块特产奶酪带回去品尝或者作为礼物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农场的生活让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慢慢地学会了农家孩子的宽容与自立。比如,当玩耍的孩子在老母鸡下过蛋之后,会主动地帮助拣起来;当兔子饿的时候,孩子会知道到栅栏边拔一抱草送过去;早产的小猫失去了母亲,孩子会体贴温柔地呵护,还会配合女主人用针管儿喂奶。一对双胞胎小姑娘一直不会学牛叫,这回见了真牛,竟然模仿得惟妙惟俏,乐得妈妈轮番抱起猛亲一阵。
想想看,这样的假期,哪个孩子不开心?哪对父母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