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小学:作业不多学得不少(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6日 10:36:46 

当父母”正式列入学校的课程,目的是让孩子在真正结婚做父母前,多一些实践活动。上课时,学生们要扮演母亲或父亲,还要考虑孩子的花费以及各种生活技能。英国学生甚至还要学习如何面对死亡,比如让一位护士走进课堂来谈论人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教育部门认为,开设这门课程不是为了吓唬孩子们,而是帮助他们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发生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增强心理承受力。

  在课余时间,小学生们总是被鼓励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球、棋艺、旅游等俱乐部,让孩子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培养社交能力。而参加这些活动,小学生们常常会给自己找点“作业”来做,比如帮网球俱乐部设计比赛活动安排,了解旅游点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而孩子们在忙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可比上课时要安静和认真多了。

  韩国:特长教育效果不大

  在韩国的街上和公寓小区,随处可见各种课外辅导和补习班的广告。一项调查显示,首尔近90%的小学生课后在补习班继续学习,承受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来自课业的压力;而10名父母中有9人感到孩子的补习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平均占到家庭收入的23%。

  韩国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上课时间一般为9点到下午1点,家庭作业也比较少。但韩国父母为了让孩子在以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常要给孩子开小灶,或上补习班,或请家教授课。随着这种现象的普遍化,韩国孩子课后恶补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几乎所有父母都相信孩子只有上补习班,才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因此形成了恶性竞争。以全才为目标培养孩子的倾向日趋严重。小学4年级的金淑英说,每周下午1点放学后,要去补习班学习4个小时的英语和数学,晚上8点到9点半还要练习钢琴。

  韩国的补习班种类繁多,遍地开花,有数学、英语、写作等学习班,也有美术、舞蹈等艺能班,还有跆拳道、游泳等体育班。调查显示,父母的学历和收入越高,孩子上补习班的比率越大。为了找一个好辅导老师,韩国父母通常还要动员所有亲戚朋友打探讯息。另外,一些父母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也是补习班红火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父母请家教提前学习课本,这种先行学习使在校教育成了复习课。直到升入大学为止,课外辅导会一直伴随韩国孩子。

  一方面学校努力减负,而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负担却越来越重,补习班的老师无视学校教师,学校和补习班之间也产生了对立情绪,韩国社会对这种畸形教育现象颇为头疼,甚至成立了由小学校长和教师组成的韩国课后教育研究会。从1998年开始,韩国还在部分小学实行了课后特长教育,但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完全依靠学校里的课后特长教育的小学生仅有14.5%,而且收效甚微。

  对此,韩国课后教育研究会会长吴云洪表示,“学校实行的课后特长教育,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艺能和体能,无法有效控制父母送孩子上补习班的现象。为减少家庭开销,学校有必要开发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课业项目,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英才教育。”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