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带你走进儿童的世界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6日 10:36:58 

  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当代著名的发生认识论者、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感觉──运动(0~2岁)

  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自我和外在世界还没有明确地分化开来,即婴儿所体验到和所感知到的印象还没有涉及到一个所谓自我这样一种个人意识,也没有涉及到一些被认为自我之外的客体。婴儿除自己动作外,没有世界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自我中心”的。

  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学会用符号和内部想象去思维,但他们的思考是无系统和不合逻辑的,他们是从自我出发来考虑问题,与成人的思维极不相同。皮亚杰曾进行了一项儿童的空间知觉的研究,也说明了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儿童并不明白玩偶观察的角度与他们自己的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皮亚杰总要经常地、尝试地把各种前运算思维阶段的特点与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联结起来,用以更具体地来阐述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状态。皮亚杰是从下面六个方面来阐述的。

  (1)言语

  皮亚杰观察了两个卢梭学院“幼儿之家”的儿童言语,他把学前儿童言语的机能分为自我中心言语(包括重复、独白和集体独白三个范畴)和社会化言语(包括适应性告知、批评、命令请求和威胁、提问、答复五个范畴)。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言语,它不考虑听者的需要,可以用来指导行动而并不用来进行交流,有时是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这些字词和音节。儿童语言约38%是自我中心的。

  (2)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

  在儿童的游戏中,也能发现自我中心思维的特征,表现在儿童倾向于呆在一起各玩各的,每个儿童都按照他自己的那种不协调的方式游戏着,只有到具体运算期,才能产生合作的游戏。如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经常以独白的方式对他自己说话,用以刺激、维持自己的行为,这个独白在当时也只有主体本人懂得。同时,在游戏中儿童常常在随意的幻想和言语的刺激的影响之下,对动物和无生物发出命令,如“这是小兔子的家,小兔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不要吵呀!”

  (3)“泛灵论”(Animism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论’同样起源于不能区分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幼儿认为凡是运动中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和有意识的,风知道它自己的吹动,太阳知道它自己的运转等。”“泛灵论”的产生与自我中心主义也有关系。在前运算时期的儿童不能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他们的思维经常是泛灵论的,他们把意识和情感看作无生命物质的属性,认为每一样事物都像他们自己那样活动。四岁到六岁左右,儿童把对人类有用的任何事物都看作有生命的,太阳是有生命的,“因为它带来光”;山没有生命,“因为它不会做任何事”。约在六岁到八岁,儿童认为只有活动的东西有生命,如桌子、花都没有生命,因为它们不能活动,而自行车、云是有生命的。在八岁左右,儿童才把有生命的东西限于能自己活动的东西,如太阳和风。最后,才把有生命的东西限于动物和植物。皮亚杰在他研究中指出“泛灵论”的实质:它产生于儿童把事物同化于他自己的活动之中,是由于内在的主观世界与物质的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一种表现。

  (4)梦

  皮亚杰也试图证明幼儿关于梦的概念也与自我中心主义有关。当儿童是“自我中心”的时候,他们就不能了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