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其实,男生的女性化本质上是性别感错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小学女教师过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过于突出的女性氛围当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结果有些男孩长大了行为类似女生,经常遭人嘲笑,要经过艰难的抵抗,才能回复“正常”。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性别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识教育,但是性知识教育绝非性别教育的全部。在欲望泛滥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不受泛滥的色情的侵害,给他们一个不受侵害的童年和少年,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不要逼他们早熟。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思考有效的性别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该怎么对孩子解释性别问题?
不少西方人说应该告诉孩子真相,有的则说应该说明但要适可而止。
有一天,Leo突然跑过来问我:“为什么我是男孩?”
我愣了一下,想了想:“因为妈妈生你的时候你就是男的。”
“为什么呢?”他问。
我不再装傻充愣:“因为你有小罗力(德语:小鸡鸡)。”
他乐了,没错,这个他知道。“约瑟芬是不是没有小罗力?所以她是女孩?”他说。
“对了,对了。”我赶紧说。
约瑟芬是Leo喜欢的小女朋友,她比Leo大一岁,Leo觉得她长得极端的好看。等约瑟芬到我们家玩时,Leo跟她到厕所里去了,目的是看她到底有没有小罗力。
“为什么你没有‘罗力’?”Leo问约瑟芬。
“我是女的。”约瑟芬很平静地说。
“那你的‘罗力’在哪儿?”
“妈妈说我的‘罗力’是长在肚子里的,男孩子是长在外面的。”
“那这么说就看不见了?可你怎么撒尿呢?……”
再往后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我就不知道了。不过,Leo一直存疑。据说美国有两个五六岁的兄妹,因为好奇,相互看了看对方到底与自己有什么不同,结果被邻居看见告到了法院。为此,美国公众争论不已。我觉得真是没事可做了。Stefan更觉得有毛病!随着Leo渐渐长大,他的问题多起来,而且是越来越难以应付的问题,或者是对我这个东方观念很浓的女人来说很窘的问题。
究竟如何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德国的父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是实话实说。在Leo家长会上,幼儿园教师克劳迪亚讲了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