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7日 22:40:18 

        我女儿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我之所以送孩子去学钢琴是因为孩子从小就对音乐很敏感,大概是因为我以前学声乐,自己也弹钢琴吧,她也继承了一点天份。

  孩子的音乐感觉很好,但是我没想到她坐不住。开始还可以,学到后来就要我陪坐了。她弹一分钟我就得在那坐一分钟,最后甚至不仅在那坐着,还对她发脾气,“骂”她,差不多把我一辈子的脾气都发完了。她呢,则是流着眼泪可怜兮兮地在那里弹,很压抑地把琴练完。后来我觉得这样对孩子很残酷,不但会把孩子的音乐兴趣给压没了,对她的性格发展也没好处,而且亲妈也变成“后妈”了。所以我就决定不让孩子学了。

  以前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并没有白费,我从中学到了一些道理。一个是对孩子的爱要包括对她的尊重,要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爱是给予,而不能强迫。家长不应当是专制者,否则对孩子将来去平等待人没有好影响。另外呢,现在如果放她,还能够保留她对音乐的一些兴趣。我相信她如果真的喜欢音乐,将来还会回来的。

  在美国生活,经常会遇到中美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需要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

  孩子曾经对我说,妈妈,我每天洗碗,你能不能给我一点钱?对这个问题我曾多次拒绝过她。有一天她眼泪汪汪、非常委屈地对我说:“妈妈,我洗碗,你就给我一分钱行不行?甜甜(女儿的美国小朋友)一做家务活她妈妈就奖励给她一点钱。”我对孩子说:“妈妈明白你的意思,这一分钱是表示对你的鼓励,是妈妈感谢你的劳动,但是妈妈对你的感谢决不用钱来表示。

  你是家里的一个成员,爸爸妈妈爱你,你也爱爸爸妈妈,我们共享这个家庭。你做的这点活就是你对这个家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你也有享受这个家的权利,因为权利和责任是共同的。”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不能向美国人学,把任何东西都变成物质来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是美国这个商业化社会对孩子教育的一个缺陷。

  当然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缺陷。像我哥哥家,孩子的学习是天下第一重任,他没有别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的学习顶尖。我到了美国就发现,美国的孩子没有这么重的学习压力,但是孩子们的身心都特别的健康,你从他们的眼睛里就可以看出来,特别单纯,绝不会愁眉不展,他们的天性没有受到压抑。这也不光是家长做得好,我觉得美国这个社会就培养了这种空气。在这个社会里竞争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不需要那么大的压力。孩子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不光是课本上的学习,还要到博物馆、图书馆,连玩带学习。

  关于女儿的未来我也很认真地思考过。我不太认同那种非得要求孩子读大学、念最高学位的做法。我女儿的智商很高,但她好动,学习不用功,头脑很开放,上大学不一定适合她。我还没有想好一个模式,要让她如何走,而且我觉得我也不能强加给她什么。如果孩子将来选择做个“在野派”,不做“学院派”,我想,只要她能够有发明有创造、身心愉悦;只要她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讲信用的人、守住良心的人;只要她不做坏事,自己活得充实,那么不管她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人生,我都会支持她,只要她自己觉得幸福就行。

  郑晓明,旅美华人作家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