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教革命:家长自办幼儿园(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3日 14:32:55 

别特色的迷你幼儿园,全德国已有9000所,尤其集中在双薪、单亲家庭众多的大小城市。从这些“彩虹儿”、“地窖精灵”、“土拨鼠”、“彩色啄木鸟”等各种好玩的名称,就知道它们是不同于传统和多样化的一族。

    家长搞革命

    传统上,保守的德国人认为小孩不能离开母亲,因此公立或教会幼儿园只收三岁到六岁的学前儿童,一个班20~25名儿童只配置两位老师,而且只开放半天。1970年代,标榜反权威意识形态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全面批判社会,认为要改革社会必须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必须从重视个别发展做起;加上妇女解放思潮推波助澜,强调母亲也有工作、求学的权利,因此年轻的父母们在法兰克福成立了第一所所谓的“家长自办幼儿园”(Elterninitiativen)。

    30年来,反权威的意识形态早已被实际需要所取代。当初被视为“搞革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早已成为双薪、或无暇全职照顾幼儿的父母的最好选择。全德16个邦的邦政府都给予认可及财务支持。各邦社会部除了出版家长自办幼儿园手册,教导成立步骤、准备事项,更有全国联盟协助家长克服法律、官方障碍,申请成立幼儿园。每所幼儿园每年所需经费,也有不等比例来自邦或市政府(鲁尔工业区所在北莱因西伐利亚邦的补助比例数全德最高,约96%)。

    家长自办幼儿园强调的是迷你和个人化。通常招收15个从四个月到六岁以下的小孩,从早上7点半开放到下午4点,因此聘用的老师也较多,从3~5位不等。老师们不仅要“看管照顾”,还须在知性、情绪、生活习惯上引导孩子。但家长并不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就把教养孩子的责任完全丢给老师,反而必须承担更多责任和工作。

    一个幼儿园是怎样诞生的?首先是选择最理想的教育理念,张贴征人启事或通过私人关系,寻找认同此理念的老师和其它家长,租借适合的场所,接洽市政府、邦政府青少年局等官方单位,到幼儿园开学,从无到有全靠家长奔走联系。

    成立之后,日常运作家长们也事必躬亲。三位家长组成的董事会担任亲师之间的桥梁,下有各类分工,定期召集所有家长开会,讨论大小事项。每月举行一到两次的家长会,当然并非交代一下学期大事、家长联谊或互吐苦水就散会,而是真正公开讨论,并且共同做出决定。

    例如,讨论老师根据家长的教育理念所提出的作息表、学期活动、节庆计划,组织细节。或者,每学年开始前根据缺额选择家长。名声好的幼儿园每学期申请的家庭几乎是缺额的十倍,因此符合招收资格(通常的标准是年龄、性别、家庭状况,以及各幼儿园特别的要求)的小孩,其父母必须向所有家长介绍自己和小孩,以及前来申请的理由,然后由全体家长投票共同决定,“好像求职面试一样,”一位两个孩子都在这类幼儿园的妈妈回忆。这样共同决定的过程固然费时,但选出来的家长都有一定水准,特别是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奠定了日后良好合作的基础。

    除了密集沟通,家长平常还必须参与很多工作,包括轮流买菜、整理花园,扫地、协助各种活动等。
财务透明化更是幼儿园得以运作的重要因素。负责财务的董事会掌控很多钱,除了每年各邦政府平均补助的17万欧元,每月每位家长还须按收入多寡缴交不同数额的学费(约为传统幼儿园的一倍半)。这大笔钱用来支付日常和特别活动的开销,还要每月按照很复杂的德国联邦员工薪资规定给付办法(根据工时、资格、婚姻状况等),准时发薪水给老师。每笔钱都要作帐,制成会计报表,供全体家长、政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