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常会说,孩子越来越自私,不懂得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而且,还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好的东西总是要据为己有。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自私和豁达的概念,只不过是喜欢占有。他们不懂得成人世界里面的规则。
但是,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独占。分享是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如果孩子将来长大太自我中心,就会使孩子得不到尊重,得不到信任,得不到友谊,得不到支持,得不到他人给予的成长动力,这样,反倒会使他更加受挫———没有成就感、与身边的人不能和平相处、很少体会到个人的幸福。
因此,要从小就培养孩子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但是不能够操之过急,要注意度。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犯一些错误,反而造成相反的效果。
1、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不喜欢分享。
即便是成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共享出去,尤其是自己心爱的东西,更何况孩子。而且,慷慨多半是在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有的行为。成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甚至逼着孩子把他梦寐以求才得到的东西拿出来和其他孩子共享。
2、不适当的引导,孩子不懂得拒绝,也不能接受被拒绝。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拒绝的权利,也可能遭受他人严厉的拒绝,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商量地拒绝小朋友的要求;同时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分享与拒绝?
1、善用激将法。
孩子大多在两岁半以后就能体会到有玩伴的乐趣,到4岁左右尤其喜欢和小朋友玩合作性游戏,一旦找不到玩伴,孩子会感到无聊、失落,有的孩子甚至会说:“没有小朋友,一个人玩多孤单呀”一类的话。但是,即便是跟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孩子也不希望时时彼此交融,而是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就像阳阳和依依形影不离,可两人玩做饭的游戏时不停地发生争执,原因是阳阳用树叶当菜、雪当盐,而依依常常往阳阳锅里抓一把土当盐使,类似的举动经常使二人的关系突然恶化。于是,在他们拉开“战事”之前,阳阳妈对阳阳小声说:“你反复说不跟依依玩了,可他就是不离开你,你要想办法让依依自己也做一个菜,做好了俩人比一比,看谁的味道好,这样她就不会随意往你的锅里放东西了。”这个方法果然灵验,因为孩子的好胜心是最强的,都想争第一,哪个肯被比下去?如此,阳阳拒绝依依的目的达到了,两个孩子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人把自己的美食作品描述得几近完美。
2、学会商量。
商量是一种交往技巧。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比如月亮不想把过山车给辉辉玩,抱着车跑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与其如此,不如找一个理由,对他晓之以理,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比如,前面提到的月亮在以后遇到此类事情,就对小朋友说:“来,咱们先比比个儿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太危险了,碰着你准得流血,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遇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月亮有时会说:“我的车快没电了,我先玩一会,明天换了电池给你玩行吗?”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很快,只要这个“岔”打过去,哪还记得以后和明天?以如此商量的口吻和小朋友对话,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又避免了一场暴风雨。
3、让孩子去体会别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