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要求等方面的差异,爸爸和妈妈在对孩子教养方面的分工、侧重点及方式等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有人形容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可以觉察到爸爸和妈妈在教养他们时的细微差别,并最大限度地去利用它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厚此薄彼”。“快乐宝宝教育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一个3岁半的女孩子曾经动员爸爸跟妈妈离婚,就是因为她妈妈曾经为这个女孩子“吃东西不洗手”的小事跟她爸爸争执过多次,让孩子感到很不愉快。事实上,爸爸妈妈在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上常常会发生分歧,因此,相互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招数二:多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
孩子喜欢谁和不喜欢谁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它实质上透露出了孩子对爸爸妈妈们的期望、认同和失望。作为孩子,他们不可能专门地找时间来向爸爸妈妈表达他们真实想法,也不可能向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他们只能通过喜欢谁不喜欢谁这种简单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好恶。因此,爸爸妈妈平时应当多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相处,陪他们说说话,让他们说出内心对大人的要求与期待等,并适时对自己的态度、行为等进行调整及修正。当您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他们不喜欢您才怪!
招数三:改善夫妻关系和家庭气氛
在一个家庭气氛不和谐不和睦的家庭里,孩子对爸爸妈妈不产生偏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爸爸妈妈的纷争往往会令孩子感到左右为难,不知道到底应该支持谁,又无法做到袖手旁观,但是,最终他们却总是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偏爱爸爸或妈妈中的某一方,这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所决定的。因此,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平等与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这是改变孩子偏爱心理的不可缺少的步骤。
有一部电影叫做《世上只有妈妈好》,电影里那位可怜的宝宝流着泪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但那是因为那位宝宝失去了母爱。在有爸爸有妈妈的家里,我们要让宝宝说:妈妈好,爸爸也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