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交流的基本形式。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交流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各种信息。只懂不说的孩子难以向外界精确传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及感受,也难以让外界知道他是否完全理解了较抽象语言信息的全部含义。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交流,最初可在游戏中用轮流的方法,如轮流扔球、吹泡泡、推小汽车等,在一动一静的玩和等待过程中,使孩子懂得交流的互动性,并且体会到其中的欢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到用语言和外界沟通。
——“轰炸”目标词汇。也就是对所教的词汇反复强化,在各种场合出现你想要孩子掌握的词,例如“帽子”,“红色的帽子”,“你的帽子”,“我的帽子”“戴帽子”等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帽子”保存到长时记忆的仓库里经久不忘。等再看到帽子时,无需大人提醒,孩子自然会说“帽子”。这就是强化的效果。
——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父母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话。此外,要让孩子多看书,多给孩子讲故事。有些家庭不太注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认为孩子到时候就会说话了,这在由老人照看孩子的家庭中尤为明显。此外,还要注意方言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如果请保姆照看孩子,保姆的方言较重,在孩子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会造成孩子语言的混乱,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宝宝的脾气变坏与语言发展有关
至于说宝宝脾气变坏了,那是因为宝宝掌握的词汇很少,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很多日常话语还不会说,也说不清楚,因此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有时就只能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挫折。面对宝宝的不安,家长一定要冷静,可以猜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活动来满足孩子。好在这时的宝宝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只要给他有趣的东西,他就会高兴地玩起来,也会忘掉原来的想法和不快。为了让宝宝有轻松愉快的情绪,家长应该对宝宝的情绪反应及时做出应答,让宝宝感到时刻处于你的关照之中,这对培养宝宝健康的人格和个性大有裨益。等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起来,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了,自然又会变成小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