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好爸爸
女儿,给你最好的
父亲:袁浩 中青旅国际会议展览公司总经理
女儿:袁艺玮 3岁8个月
袁浩的家在北京西郊,从繁华的街道拐进去,社区里别有一番天地,仿佛真的是一面墙就分割了繁华与宁静。大片的绿地、树木,最可贵的是还有好几个儿童游乐场,可以说,住在这里的孩子是幸福无比的。
成为父亲
袁浩和太太结婚6年才要的宝宝,可以说为了宝宝的到来,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袁浩认为,养孩子要具备一些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房子。所以他们在有宝宝之前, 先购买了一套期房。在心理上,他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知道养个宝宝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要共同付出。
太太怀孕后,买回大量的育儿书,袁浩也翻翻看看,和太太讨论育儿观点。宝宝还没出世,新房的钥匙拿到了。袁浩知道装修材料有污染,所以买各种建材的时候,都亲自挑选,专拣那些没有味道、相对污染小的建材。等装修完,朋友们来“参观”,发现房间里还真没有呛人的气味。袁浩为此也非常得意。
生小宝宝可是一件大事,为了保险起见,袁浩提前找朋友联络了一家有名的医院,又找了一位具有妇产科经验的老专家,还提前预定下一个单间产房。宝宝剖腹产那天,他一直等在手术室外,心中忐忑不安。当护士推着婴儿出来时,他说天下所有的父亲都是一个心情,激动、兴奋。他向护士询问一些问题,刚出生的女儿眼睛随着声音乱转,仿佛在追随父亲。或许真的,女儿在母腹中就已经熟悉了父亲的声音了。从此,袁浩的生命中就多了一个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的小人儿。
启智教育
女儿生下满2个月,全家就搬进了三室二厅的新居。太太是工作出色的职业女性,休息5个月就上班了,宝宝由奶奶和保姆照看。太太非常注重女儿的教育,从怀孕起就注重胎教,经常参加孕妇培训班,宝宝1岁半以后,她又给宝宝报了亲子班。袁浩对此大力支持,太太出差,他就带着女儿参加亲子课,面对周围那么多妈妈、老师,他没感到丝毫不适应,相反倒认为这是一个父亲应该做到的。
宝宝2岁4个月的时候,进了幼儿园。之所以那么早送,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3岁前,是大脑开发最有利的时机。而家中奶奶不识字,看不懂育儿书,保姆文化水平也不高,为了女儿能得到良好的智力开发,他们将女儿送进了一所社区附近的私立幼儿园。
送幼儿园可以说是一大关,女儿哭闹得没完没了,还总是生病。当时,他们找到幼儿园老师,想先不送,过一段时间再说。老师说:“你第二次送时可能更费劲,又要让她经历一次适应过程,那样更痛苦。”他们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坚持着。2个月后,女儿不哭不闹了,她喜欢上了幼儿园。袁浩说:“送孩子去幼儿园不仅是对她的考验,更是对父母的心理考验,父母要学会坚持,才能让孩子坚持。”
挫折教育
袁浩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生活在蜜罐里,而这对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女儿就是如此。有时,女儿犯错误,妈妈总是耐心地说。而袁浩认为错误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严厉地批评她,并且让她手放在两边、身体站直,站上几分钟,作为惩罚。他认为3岁多的孩子要让她明白,什么是对的、能做,什么是错的、不能做,还要讲清道理。
袁浩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他认为他们这些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受过很多苦,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所有的苦都受过了。但他担心女儿这方面差,于是刻意创造机会,带她坐火车回老家,让她看看农村是怎样生活的,并亲身体验这种生活。袁浩要让女儿知道,还有和她一样的孩子,过着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