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孩子的声音(图)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8日 00:10:57 


  您或许有过这种不很愉快的体验:想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偏偏不去做,甚至故意唱“反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跟孩子叫劲的现象比比皆是。昔日那个乖巧、听话、可爱的小小孩儿 ,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成了小小行动家。一方面家长为此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面对这“半大不小”的“小大人”,如何寻找到一个“教养平衡点”感到苦恼。面对“长大”的孩子,常听到家长发出“哎呀,盼着孩子长大,可是长大了就学会气人了”的抱怨和“孩子没有小的时候可爱”的感慨!

  造成家长与孩子叫劲的原因很多,成人不能尊重、理解孩子,甚至将孩子的年龄特点当做缺点,是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叫劲的原因之一。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而我们成人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忘记了我们童年时代的所思所想,不经意间,往往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看待儿童。而由此,“教育陷入恶性循环:不尊重孩子→孩子情绪不良→有意做出不良行为(进行挑衅或报复)→进一步不尊重孩子(惩罚)→孩子做出更加不良的行为。”(见《如何避免与孩子叫劲的尴尬局面》)

  其实,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会出现逆反心理:两三岁的孩子学会说不,四五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五六岁的孩子会用反问与质问来和我们“理论”……这些表现恰恰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能力。

  孩子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不喜欢做的事,会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回应、反驳,家长朋友被自己称之为“升级版”的孩子堵得哑口无言,难免起急、冒火,但您有没有想到,这恰恰说明孩子在长大呀!能抓住对方的“把柄”,机智地反驳,说明孩子的思维水平、语言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更何况我们大人也有许多言行不一致的地方,有不守承诺的时候,怎么能怪孩子们抓住“把柄”还击呢。如果我们做家长的都能以这样的心态或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多一些反思和调整,或许,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冲突与问题会峰回路转,我们与孩子之间会少一些不必要的顶撞,而多几分理解甚至是欣赏。

  一位家长曾经气愤地谈及她6岁的女儿如何不听话。在报兴趣班之前,父母给孩子讲了学钢琴、学画画的好处,报名那天早晨又一再叮嘱孩子,可是孩子仍然自作主张,报了其他兴趣班。晚上家长质问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却不以为然。于是家长得出结论——女儿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试想,在给孩子提建议之前,又有多少家长问过孩子的想法呢?我们在决定孩子的一些事情时,总认为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不予重视,替他做决定。其实,社会环境在迅速变化并日趋多元化,孩子有时吸收的信息比父母更快、更广。父母们有必要试着听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机会做他想做的事,以宽容的心来尊重孩子的想法。

  为了避免生活中的琐事引发亲子冲突,我们给您提供以下的建议。

  一是注意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其理解能力、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应随之调整。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1~3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性建立的阶段,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控制与独立,尤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因受挫而怀疑自己的能力。3~6岁孩子处于树立进取心阶段,父母可鼓励孩子多动手动脑,发挥想像力,学习新事物,从旁适时地指导或给予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二是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有学者根据孩子的特性,大致将孩子分成3类:轻松自在的孩子、麻烦的孩子、慢吞吞的孩子。父母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教养方法,不要将自己设定的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慢吞吞的孩子遇到新事物、新环境时,父母就应注意给孩子留出较充裕的时间去适应。这样既可避免亲子之间发生矛盾,也不会破坏孩子学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