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你尝尝是甜的。”“这叫糖三角,里面藏着好吃的果酱呢,快吃一口吧”。
尼卡看着姥姥手里诱人的小点心,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
在姥姥的劝导下尼卡小心地尝了一口,香香的、甜甜的。尼卡自己拿着点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再到吃饭的时间,姥姥让尼卡坐在哥哥、姐姐的中间,尼卡看着哥哥、姐姐吃得那么香,自己也安静地吃了起来。
回加拿大的那天,尼卡用一口带有外国味的汉语说:“中国的面包好吃!”
其实根根不是不能吃菜、不爱吃菜,而是他在奶奶家从小就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进餐习惯。如果根根的奶奶不是那样的一味顺着根根,并从根根很小的时候就坚决不让孩子吃水泡饭,那么根根肯定是很爱吃饭的。
如果父母能够抓住这一难得的教育时机,坚持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不仅是孩子受益,父母的生活也将会因此而变得轻松和愉快。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大人的做饭活动。比如:三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让他拿拿菜,拿拿碗筷等,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对做饭活动的兴趣。
-家长在吃饭前,要以积极地向孩子逐一介绍饭菜,激发孩子对进餐的兴趣和好感,引发食欲,并与孩子一起品尝味道、观察食物的颜色,点评饭菜。
-切忌家长在孩子面前议论某种食物不好吃,以免造成孩子对食物的偏见,这可是挑食的前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认为爸爸妈妈认为不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好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把水果、蔬菜装饰成“水果娃娃”、“蔬菜娃娃”使之拟人化,同时利用这些“娃娃”自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逐渐从情感上接受并喜欢它们。
-可以变化食物的形状,例如把孩子不吃的青菜或红萝卜剁碎,混在绞肉里,做成丸子,让孩子也有机会吃到他不爱吃的食物,才不会营养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