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连自己小孩心里想什么都不知道,更何况他们的行踪;
孩子有事了,居然是从别人那里得知的,而不是先从孩子口中听到;
开家长会时,才知道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评价和我们自己的有落差……
对很多家长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很熟悉?越来越多的家长反映,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很难与孩子沟通。
“现在的孩子搞不懂”
“现在的孩子不知都在想什么。”林女士很苦恼地说,她上高一的儿子在家里越来越少言寡语,总是一个人钻进书房,半天不出来。每次她主动找儿子谈,他总是简单地“嗯”一声,或淡淡地说声“知道了”,有时甚至把书房锁上不让她进,弄得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像林女士这样因教育孩子而发愁的家长越来越多。日前,由全国妇联儿童部等单位组织的“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妈妈问卷调查显示,在与孩子沟通中,妈妈们最大的苦恼是“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的占32.35%,“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占21.47%。
“网络隔开我们的距离”
上初二的小李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每天只要在电脑前一坐,就觉得浑身有劲,一天没上网,就好像总有事没干似的。“那次是期末考试前几天的事,他说要去和同学探讨一下考试的范围,都晚上10点多了还没有回家,我急坏了,去他同学家找没找到。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家附近几家网吧一个一个找,结果真在一家网吧把他给找到了。我当时真是快气炸了。”何女士说起儿子的行为十分激动。
网络已成为父母和孩子交流的一大障碍。千名妈妈问卷调查中显示,25.4%的妈妈表示她们的孩子“经常上网”,“偶尔上网”的占51.8%,而“从不上网”的只占22.8%。那么妈妈们有没有想过通过网络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调查结果显示,在49.1%的会上网妈妈中,有20.38%已开始尝试“在网上和孩子交流”,但54.23%和25.38%的妈妈则表示“没想到要这样做”和“不会做”。
儿童教育专家钟祖荣教授指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往往有自己的世界、“语言”系统和价值观,父母如果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等就容易和孩子产生代沟与隔膜。当然,有代沟只要能沟通就行。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沟通难于实现,时间一长,“心理”距离远了,孩子就更难管教。
“谈心”与“唠叨”差别大
据专家介绍,要与孩子沟通,首先要学会谈心。孩子说,父母听,叫做“谈心”;只是父母说,孩子听,叫做“唠叨”。每天与孩子谈心5分钟,安静5分钟,让他跟你聊聊天,不带任何个人主张,我听你说。无论孩子说什么话,都不要训斥孩子。
谈话的方式也要科学。在一起做完运动,或周末一起去shopping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的时候。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当你真的需要问问题时,也要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往往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