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中的人,他还不完善,不成熟,但他具有潜能,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他们更需要关心、关注和爱护,但并不是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现在不少父母一谈尊重就没有要求了。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认为西方的父母对孩子非常放纵,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不然。西方的许多父母都是极为重视孩子家庭教育的,从生活到学习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在对孩子的期望值方面从不强加于孩子,中国父母关心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父母关注孩子适合干什么。
细致教育:让孩子在体验中明白对与错
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有一个明显的差异:中国注重理论的、宏观的指导,粗线条地讲道理;西方更注重具体的、微观的指导,告诉你具体的方法,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去领会其中的道理。
有不少父母,只从道理上讲该怎么做,如果孩子做错了,稀里糊涂打一顿,打完了孩子还不知自己错在哪。让孩子从体验中去认识道理,他才会记忆深刻。
例如:一个19岁的名牌大学的学生,因偷盗进了拘留所。原因是他对原来的中学不满,想通过偷这个学校的电脑施行报复。据说偷时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还是没忍不住。其中除了他父母离异,没有人关注他的心理感受外,与我们以往的教育中,细微的体验太少也不无关系。如果他小时候曾因拿了人家一块糖、一块橡皮受到过惩罚的话,他就会体验出为什么不能偷窃的道理。
在国外不少家庭中,孩子无论犯了大错小错,都要受到惩罚,比如:不让看电视,或几天不许到外面和小朋友做游戏等,就是你想做的事不让你做,让孩子在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来体验对与错。孩子就从这各式各样的体验中,明白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从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理念·智慧·行为
理念、智慧、行为是“父母效能训练”的三个重要环节。
胡玉顺表示:当今的父母应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智慧,用智慧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父母应改变教育方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孩子所施的爱,感受到你的关注,感受到你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是你的孩子成长的动力。只有这样,父母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产生正效应,真正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