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给宝宝买了一些填色的画。砂画、塑画都是他以前玩过的了,前天他提出要做画,便选了“珍珠画”,就是在做好的画模上,涂上胶水,然后把各种颜色的小珠粘在上面。儿子没有做过,所以我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就开始了。逐渐我发现,儿子胶水涂得不是很匀,小珠球也不能摊得很平均,于是我要过小勺来给他示范。涂完一个空档,孩子就去做别的事情了,看他没兴趣了,也就陪他去玩其它的了,没有想强迫他继续,毕竟是第一次,还是希望依他的兴趣。
昨日下班回家,发现桌子上一幅已经完成的画,明显是他的手笔——彩珠有的两层厚,有些已经不是一种颜色,明显是小珠混在一起了,但基本没遗漏,看起来也非常漂亮。他妈妈告诉我:白天,儿子把自己一个人留在了屋子一角,把那些画悄悄地完成了,妈妈看到时,已经完成了全部,拿起来时,有一部分只放了珠子,忘记了涂胶水,妈妈就帮他一起又补了一下,然后放在我的桌案上,等我回来看。可惜,昨天晚上回来的晚了,孩子已经睡了,今天一早,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告诉孩子,爸爸看到了,而且大吃一惊。
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昨天晚上让我反思自己的做法:自己自诩为平时很注意细节行为,但仍然因为我的所做影响了孩子。我开始就做错了,已经告诉孩子如何做了,就应该让他去做,去纠正他的做法,本身就存在了问题,先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对他要求太高,第一次就要求他把胶水摊平,把小珠铺均匀,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年纪的所能,尽管自己没说,但自己的行为已经说明了这点。不适时宜的指导直接地打断了孩子的创作,截断了孩子的兴趣,直接导致了孩子涂完一个后,再没有兴趣继续了。孩子真的做不下去了,会直接求助于我,而自己的过度用心,反倒事与愿违。
尽管平时自己一直提醒自己注意,可是潜意识里那些陈旧的东西却时时闪现,一些不好的习惯常在不经意中就出现,看来是积习难改。
虽然是小事情,但还是再次告诫我自己,刻意地去教孩子某些东西,也许教的过程就是对孩子自主性的一个阻碍。
常常看到一些有钱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创造了过于好的物质环境,而使得孩子长大后无所作为;也常常看到一些有知识的家庭,因为给孩子过多的教育,使得孩子失去了自主性和对学习的兴趣。此所谓过犹不及,如果是这样,我宁可自己是个即穷又无知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