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3岁前孩子认识客观事物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5日 15:40:51 

    教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其实是每个年轻妈妈有意无意都在进行的。如,当妈妈从床上抱起孩子时,她就说:“来,妈妈抱”;这是教他认识“妈妈”,懂得什么是“抱”和“来”,当妈妈喂奶时,她会说:“宝宝吃奶!”如果是用奶瓶喂奶,她还会说:“看,宝宝的奶瓶来了。”这是教他认识“奶瓶”,懂得奶瓶可以用来吃奶。当妈妈放孩子上床睡觉时,她一面抱孩子,一面轻轻地说:“宝宝乖乖睡——”这是教他懂得这样躺和睡觉,其实教育0—3岁孩子认识客观事物是不太难的事,只要家长树立了“要教育”的观念,平时有意识地、积极地运用周围所有的客观条件,教育就会取得最佳效果的。


  一是看、听、尝、摸、嗅。


  半岁以前,主要是通过皮肤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各种感官去认识事物的。在这个阶段里,家长可以有计划地结合生活程序让他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事物,如茶杯、奶瓶、奶嘴,调羹,毛巾以及人体的手、脸和五官等。例如:教他认识灯,这样每天重复多次,他就会对这些东西有印象了,由于经常强调婴儿身边接触的人的称呼,半岁左右婴儿一听说奶奶、爷爷就用目光找,并发出笑声。


  半岁以后特别是满一周岁的孩子,已逐渐能听懂成人的话语,这时可以教他认识一些复杂的事物,还可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的简单关系。如:开水是烫的,滴到皮肤上会痛。但别忘了尽量让孩子亲自嗅、尝、看、摸、听他正在学习的、认识的事物。


  二是由近及远。


  半岁以前,可教他认识爸爸妈妈和经常接触的人,从父母脸上认识眼、耳、口、鼻等。同时拉他的小手摸认他自己的脸、五官、小脚等,然后逐渐扩展到认识他日常的用品衣物,认识家里的家俱,认识窗外的树木、花草。


  半岁以后,婴儿可以经常抱到院中,在门口去认识更多的人和物。如:汽车、自行车,到动物园去认识动物,认识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雪、冰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不断扩大孩子的视野。在教他认识事物的同时,要教给他这些东西的特征、作用等。如,对两、三岁的孩子在教他认识碗以后,可用塑料碗、搪瓷碗、瓷碗作比较教育,让他知道,这几种碗都可以装饭、装点心、装水,不同的是瓷碗一碰就碎,搪瓷碗掉了会掉搪瓷,塑料碗比较起来结实一些。


  三是和教说话结合起来。


  教孩子认识事物,要和教说话结合起来,半岁以前的孩子虽然他不会复述,家长还是要找机会教他,让他脑中留有印象,把与客观事物有关的信号不断刺激他的听觉,为将来开口说话奠定基础。


  半岁以后特别是1岁左右的孩子,他模仿成人发音说话的欲望比以前加强,家长教他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要耐心教他不同事物的名称,而且要求他复述。1岁半以后,除了能说出事物的名称,还要模仿成人,句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家长此时还可以教他说一两句与此事有关的话语。


  教说话时,家长的字词要准确、精炼,否则,孩子难以识别那一长串话语中哪几个字是你教他认的,如:要教他认“碗”。对1岁前的小儿只需说一个“碗”字,稍大就可以说:“这是碗”或“这是宝宝的碗”,进而:“碗里装着大米饭(绿豆粥、饺子等)”,再复杂些,“碗里的饭很烫,碗里烫,宝宝不要端”。


  四是采取综合性教育。


  孩子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如果只得到一些知识和智力开发,就太可惜了,家长应抓紧时机对孩子进行综合性教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