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死路一条的态度禁止他做什么事情。
假设他喜欢在雪白的墙纸上涂鸦,可以这样告诉他:“不,我不允许你在墙上乱画。如果你喜欢画,我可以给墙贴上一层纸,你往纸上画好了。”这样你转身以后才能放心,他要画在纸上而不是墙上。
你可以禁止宝宝去动你书架上的书,如果你同时给他一个属于宝宝自己的小书架和若干画册的话,他会很乐意照顾自己的小天地,而不再去骚扰大人的领地。
有的宝宝兴趣是喜欢把酒柜里的玻璃杯全搬出来,一个一个地摆弄。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妈妈可以跟他讲道理:“这些漂亮的杯子躺在地上多难过呀,他们只喜欢站在酒柜里被客人们欣赏,而且喝酒的时候还可以互相碰杯,你愿意不愿意照顾他们呢?让他们回自己的家吧!抽屉里的各种东西是不是也都回家了?天晚了,他们也要休息了……”这样,宝宝才能记住玻璃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就不再去动它们了。而且还可以鼓励宝宝负担起一个责任:看住玻璃杯,喝酒以外的时间不让它离开酒柜。
有一点,大人要记得,3岁前宝宝们各种“捣乱”的行为并不是在“捣乱”,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大人要采取适可而止的态度,没有什么危害的事情就听之任之吧,而且还要适当地鼓励宝宝。宝宝在童年时这样经常性地主动认识世界,对他的成长绝对是益大于弊,童年时比较爱“捣乱”的孩子往往更勇敢,好奇心更强,想象力比别的孩子要更多,如果大人只知道禁止宝宝做一切事情的话,那么同时也在扼杀他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如果他什么都听大人的,什么都不去动、不感兴趣的话,可能一个小爱迪生就这样被大人给毁灭了!
根据年龄的不同,妈咪应对小魔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大致要遵守以下要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到18个月:被强制呆在襁褓里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宝宝可以用自己的手脚走得更远一些。由于宝宝太无知了,所以这个时候他犯的错误再大,大人也知道不是他的错误。想阻止他继续犯错误的话,要用清楚明白的“不行”来表达大人的想法,拒绝的语言要干脆,但态度不要严厉或凶狠,用不着给他解释为什么不行,宝宝还无法理解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而且别指望你只说一次他就永远记得,看见“捣乱”的苗头,你就明明白白地对他说:不行!话说多了,宝宝才记得住。从宝宝能四处走动开始,大人一定要严格禁止他把手伸向“两个黑洞”——电源插座。
18个月到3岁:宝宝正忙不迭地证明自己的独立。他每天的日常举动往往是在模仿大人。所以只要有可能,大人就要给他演示一番,让他看明白你是怎么做的,他才能学好学准。当然,必要的时候,你要能容忍他打碎几个碟子或者水淹厨房。他不会总这样笨拙无知的!大人要做的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心。宝宝也经常会越权行动,你越是禁止他做的事情他可能越感兴趣。所以,最好只把重要的东西从宝宝的世界里隔离开来,这样会避免与宝宝就“势力范围”讨价还价。如果一旦他做得过分的话,大人必须立刻给他点颜色看看,呵斥他,或者小小地来点惩罚。
3岁以后:宝宝已经有语言能力了,他要进幼儿园学习集体生活,并且在脑海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也开始懂得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但这还不足以让他随心所欲地尝试某些一贯被禁止的事情,诸如动火、用电……当然,在人多的时候,像宝儿这样人来疯的小家伙会很积极地模仿他的英雄偶像,诸如忍者神龟、美猴王、超人……模仿的代价也是有危险的,毕竟虚拟的主角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神入化,所以要提醒宝宝们,上天入地、飞檐走壁都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