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动手动脑,发挥想像力,学习新事物,从旁适时地指导或给予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二是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有学者根据孩子的特性,大致将孩子分成3类:轻松自在的孩子、麻烦的孩子、慢吞吞的孩子。父母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教养方法,不要将自己设定的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慢吞吞的孩子遇到新事物、新环境时,父母就应注意给孩子留出较充裕的时间去适应。这样既可避免亲子之间发生矛盾,也不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致。
三是针对孩子的性别差异“软硬兼施”。男孩儿和女孩儿在行为和言语上存在一定差异。男孩儿通常具有较明显的攻击性,父母常用强硬的方式阻止;而女孩儿,父母说一两句重话,眼泪就会在眼眶中转呀转,所以父母常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其实,对男孩儿女孩儿都应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教育,而且要允许男孩儿哭泣撒娇,鼓励女孩儿变得坚强。
四是坚持一贯性原则。环境当中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比如,有的父母平时将孩子全托在幼儿园,周末才接回家,往往由此而产生补偿心理,纵容孩子的行为,忽视适当的指导。如果周末甚至节假日坚持正常作息,亲子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孩子就不易变得情绪化。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和谐地成长,我们成人应该走进童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声音。在成人与孩子之间,提倡一种对话的精神,即成人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自由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因为尊重、理解孩子是良好沟通的前提,而良好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
最后,以一位幼儿园老师的话作为结束:“当孩子感到不愉快时,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什么。作为教师,要学会放弃,学会等待,而不要和孩子叫劲。”相信老师这段体现了对孩子充分尊重与理解并透着教育智慧的话,会对我们家长朋友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