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话能“塑造”孩子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2:37:00 


现代社会,用暴力教育孩子越来越受到谴责。在你把“棍棒教育”扫地出门之后,有没有注意到语言在教育过程中的神奇力量:你的一句赞美可能会极大地鼓舞孩子,让他重新建立起自信;你一句批评也可能会让孩子彻底泄气、一蹶不振。 
 
  你的话能“塑造”孩子 
 
  小强的妈妈特别希望小强比其他孩子都优秀,可是小强总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于是,每天,妈妈都会对小强念叨:“你怎么这么笨?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生的!”“快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没见过像你这么懒的孩子。”“你不要总是瞎胡闹好不好?人来疯。”…… 
 
  妈妈这样说小强,是希望他不断进步,变得更出色,可不知道为什么,小强却越来越没自信,不但没进步反而退步了。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不会进行判断,所以一开始,他对于外界给予的信息,总是不加过滤地全盘接受。但外界给予孩子的信息并不都是正确的和有益的。比如“你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小孩子那么乖。”“你总是让我生气。”“你不能轻一点?”“你不要动,做这事你还太小。”“这个事你肯定做不成的。”这些就谈不上是对孩子有益的信息。 
 
  由于孩子不懂得应该怎样正确地评价自己,对大人说的话也不会进行批判,所以在面对上面这些话时,会觉得话里的潜台词是:“我真笨。”“我不会做这些事。”“我真没用。”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到这时,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在孩子思维的通道口会出现一个“守门人”,把那些与你一贯传达给他的信息不同的话过滤掉。这时,即使有人对孩子说:“你做得真棒!”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这个信息与他以前接受到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他还是认为自己很无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力会慢慢增强,但从父母那里“负面信息”仍然会长久地影响孩子。 
 
  小强妈妈的出发点虽然没有错,但是她不妥当的语言却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影响和伤害了孩子,使小强与妈妈的期望背道而驰。 
 
  少年儿童心理学家锐奇教授说,如果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最亲近的人的辱骂,那是造成他自我怀疑的温床。反之,一个孩子如果经常性地得到他亲近的人的赞扬、鼓励和关爱,那么这个孩子才会去爱其他人,这也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机会,使他能够成长为一个有幸福感和自信心的人。 
 
  一句话,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孩子说话有技巧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