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发现,79.3%的父亲与80.7%的母亲都认为自己“对孩子赏罚分明有度”。心理学家认为,奖励与惩罚都可以用于良好行为的形成或不良行为的消除,不过用什么作为奖励物与惩罚物,奖励与惩罚的时机如何选择等,还是大有讲究的。
在孩子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的养成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表扬与惩罚也是一门学问。表扬并不一定纯粹使人的行为进一步得到增强,惩罚也不一定收到抑制不良行为的结果。表扬和奖励的适度运用能够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愿望,适当的奖励有利于良好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也有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表扬的一个最本质目的是为使孩子确立起一种内部激励机制,即当孩子做了好事、完成某项任务时,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成年后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对孩子的“表扬”、“奖励”是为了今后不必再进行针对具体事件的强化,是为了“不表扬”。
给你提供一些合理奖励孩子的指南
1、表扬要有根据。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以增强孩子的好行为,所以表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在孩子做出值得表扬的事情时,予以表扬,这样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2、表扬要具体。家长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为。表扬其实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家长说的话语,二是孩子据此作出的推断。表扬越具体,孩子越能够根据家长的话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3、表扬要及时。对应该予以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与奖励。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孩子而言,不能时过境迁后才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好的行为模式也就无法得到强化。
4、表扬的方式要恰当。对孩子采取哪种表扬方式,因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也不尽一样。表扬的方式长期重复也会失去效用,所以表扬也应注意要有新意。一般来说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在奖励和表扬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将二者巧妙配合,灵活运用。
5、尽量避免当众表扬孩子。许多父母都喜欢当众表扬孩子,对孩子的某些特长,甚至让孩子当众“表演”,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这样夸奖很容易造成孩子爱虚荣、骄傲自满的倾向,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6、不要过分的表扬孩子。生活中父母往往会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等这样的词来鼓励孩子,其实这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不能承受。心理学家指出,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不仅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而且容易把孩子惯成受表扬鼓励过瘾的人。只有恰当地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