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2:17:20 

5~6岁 能自然地和异性小朋友接触,甚至还乐于跟大人交朋友; 已经拥有至少1个可以交心的知己,并注意学习小伙伴的长处; 当小朋友有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 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时,能宽容地原谅对方; 如果做错了事情,会主动认错或向对方说“对不起”; 会祝贺小伙伴取得的成功或成绩,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如果父母双亲生病,能主动表示关切; 能分担别人的不幸或痛苦; 当大人不在家时,能恰当地接听打给大人的电话; 对乞丐、流浪者等地位低下的人也能表示应有的尊重; 学会了与人商量的初步技巧。 学会了“察言观色”,即开始理解他人传达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语调、手势、眼光等。

  也许您会觉得上面这些测试题,孩子太容易做到了,其实真是这样吗?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我们以往认为的一些常识成了您了解孩子交往能力的误区。

  重新认识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能给人开朗的感觉,这就是“会交际”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礼貌不周全没关系

  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

  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