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2:07:12 


  孩子的智力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但孩子良好品德及习惯的培养同样不能忽视,可惜,目前不少年轻的父母只关注前者而不重视后者。有专家曾研究几个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挺聪明,但满口脏话,没大没小,蛮横粗野,使人“望而生畏”。人家批评了,为父为母的却说:孩子还小,以后慢慢会好的。其实不然,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道德行为习惯优秀的孩子顺其性情培养则很有可能在伦理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公共关系学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他们十分注重自己的行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或受现实生活行为规范的左右,这样的孩子在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政治家,群体领导人、社会活动家,因其个人形象好,社会口碑好,其交际能力十分出众。

  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

  有幼教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制定了“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可以考察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特征,是否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征,进而推测出孩子德商的优劣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向。

  小班(三至四岁)

  1、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

  2、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

  3、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

  4、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5、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

  6、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中班(四至五岁)

  1、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

  3、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

  4、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大班(五至六岁)

  1、能逐步较熟练地使用一般的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自然地接待客人。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和别人交往时态度和气,举止文雅。不喊成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