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也很愿意参加劳动,当然了,这么小的孩子掺和进来,多半是越帮越忙。在这个阶段,如果爸爸妈妈太过爱护宝宝,深怕他参加劳动有个什么闪失,或者想做事情一切从简快点做好,就会经常委婉地拒绝宝宝的“好意”。比如,宝宝想要帮着洗筷子,妈妈总是说:“宝宝还小,大起来再洗吧。”早上宝宝想要学着叠被子,妈妈生怕上班迟到,急着说:“宝宝乖,妈妈叠得快,宝宝以后再玩,好吗?”时间长了,宝宝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一点都没发现自己已经能做许多事了,什么事情都不肯让自己做,久而久之,这种不满情绪就会变成一种对抗情绪,认为只有和爸爸妈妈对着干才会表现出“我能够做很多事情,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那么,面对宝宝帮倒忙是不耐烦地把孩子拨拉一边,鼓励他“坐享其成”,还是努力去挖掘孩子近乎捣乱的行为中的“闪光点”,跟他分享一同做事的“亲子时光”。
如何善待“帮倒忙”的孩子,你的做法够聪明么?
你鼓励过孩子做点心的想像力,和不断给花草浇水时所表现出来的点滴爱心么?能看到这一点,孩子帮大人做事的兴致和自豪感,才不致迅速消失。
典型镜头一:
妈妈忙着用酥粉、提子和牛油做茶点准备招待叔叔阿姨,小珊非要拿一团面粉来玩。她把点心面团当油泥了,一会儿捏兔子,一会儿捏恐龙,而且要求妈妈也把她的“作品”放到烤箱里去烘烤。
妈妈的反应A:
去去去,你不要捣乱好不好?你哪里会做饼干呀?
妈妈的反应B:
嗯,小珊捏的恐龙还真像呢,麦当劳里都有恐龙麦乐鸡了,咱家今天也要用恐龙饼干招待客人了。待会儿我要向叔叔阿姨隆重推出小珊的点心哦!
典型镜头二:
小强自告奋勇要替妈妈洗碗,并煞有介事要去了一瓶洗洁精。5分钟过后妈妈去看,好嘛,一池子的水和泡沫,小强蹶着屁股,正起劲捞泡泡玩,还得意地朝妈妈嚷:看,每个大泡泡都是彩色的,还有彩虹呢。
妈妈的反应A:
你这小子哪是在洗碗,简直是捣乱!好啦好啦,看动画片去吧,你越帮越忙。
妈妈的反应B:
泡泡上真的有彩虹?喔,这可是小强的新发现,看来洗洁精可以用来吹肥皂泡哦。这样吧,小强先把碗洗干净,待会儿妈妈和你一块儿吹泡泡。
典型镜头三:
盆栽买回来的时候妈妈对荣儿有过这样的说法:“桔子树的成长少不了阳光、水分和肥料,就像荣儿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荣儿从此自告奋勇要当盆栽的饲养员,每日用水枪给它补水,牛奶偷偷倒一半给桔子树喝。不出一个月,活活把桔子树“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