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效率,教育孩子也应该是,尤其处于这个信息蜂拥的“快时代”。如果留心你也会发现:
快乐教育总比枯燥教育效果好;
感觉不到在教育他的教育总比气氛庄重、态度严肃的教育效果好;
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总比大人出面教育效果好。
下面是一位年轻妈妈让5岁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实践活动,她有选择地记下孩子的一些所作所为,不评判、不结论、也不出场说话,只将她的记录录成磁带,在节日或孩子的生日,一家人围在一起休闲的时候播放,供孩子和一家人快乐。
下面是孩子儿时的趣事实录,这里选出几段录音文字,并附上随段简析:
“十一”长假期间,你与妹妹去凤岭公园玩耍,你们都喜欢荡秋千,看见秋千架上没人,拚命跑过去,没在意路上有树桩与你捣蛋,绊了一跤,手臂跌折了,小腿也破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你又哭又闹。送你到了医院,医生说要打一针,防破伤风。你说,还打针?我怕,我怕!医生说,男子汉还怕?你说,我不是男子汉啊,我是女孩子啊!一屋子的人都在笑,笑你这个胆小鬼,因为怕,连“男子汉”也不敢当了。
从医院回来,我让你讲“军神”刘伯承的故事,其实你是会讲的,不知为什么,你就是死活不肯讲。
(—在此之前,孩子已熟悉1916年德国医生沃克为刘伯承做手术的故事。青年刘伯承拒用麻药,两腿直立,一动不动,任豆大汗珠簌簌直滴,硬是承受64刀,割去腐肉,摘除被子弹擦伤的眼球,被沃克称为“军神”。录音放到这里,孩子看似嘻笑,其实已有所感应,不知哪天开始,打针再不言怕了。)
报上通知,今天朝阳三村下午停电,结果晚上6点也没来电,电饭煲停工,微波炉不转,家里靠几支蜡烛供亮,一家子念叨不停。忽然,你这个小精灵大声说,来电罗!这时你正坐在沙发上玩“奥特曼”。我们不相信,半信半疑地拉了一下开关,灯真的亮了。问你怎么知道的,你说我听见电冰箱响了。冰箱响了,就凭那点动静,你就判断出已恢复供电了。
我们都惊讶你的判断!我接着问,你说说,如果没有电我们会怎样?你说,没电,冰箱里的棒冰要化光,作业难完成,英语磁带听不上。我说,再想想,还有呢?你说:奶奶的《恩情》看不了,妹妹的电子琴弹不起来了,工厂停工,商店关门,门铃按不响,车子开不动……全乱套了。
(这段录音,其实是让孩子体味从观察到发现的快乐,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增强了观察、体验能力,同时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及分析、归类能力。)
你在常州的时候,奶奶就念叨这个暑假一定要让你身高增长1公分,体重增加1公斤。待她看到你,发现还是瘦瘦的,小小的,手臂比小妹妹的还细,眼泪忍不住滚了下来。站在边上的你怕奶奶难受,一个劲地挥着胳膊说,奶奶,你看我的劲多大!说着走过去,学着电视上老年健身的动作,用力给奶奶捏肩膀揉背心。惹得奶奶泪花还没收住就呵呵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