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身份的聪明妈妈(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1:40:37 

>

  苏宇用笔记本电脑为我展示了她对幼儿教育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又是“原生家庭”,又是“爱的标准”,又是心理学,又是教育学,带有浓厚的专业色彩,看得我头大,觉得像是在读一篇深奥的毕业论文。事实上,在幼教这个圈子里,像苏宇这样全面的人才并不多。苏宇幼师毕业之后,大专读管理,本科读中文,研究生读教育。所以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我问苏宇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幼师,又是怎么想起来自己办幼儿园的,苏宇笑着说,这是一个偶然。

  “苏小妹”真成了苏小妹

  我上面有3个哥哥,是苏家唯一的小妹,所以向来有“苏小妹”的雅号。而我一直很倾慕古代苏小妹的才情,希望有一天也能像真正的苏小妹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中学的一个暑假,我到一个同学家去玩。在她家里,我看到一架脚踏琴。我一下子就迷上了它的气质,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它在我心目中,不只是一架普通的脚踏琴,也不只是意味着悠扬的音乐,而是象征着一个梦想,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想。我想,要是自己也能用脚踏琴弹出动人的乐曲该有多好!那样自己就成了真正的苏小妹了。

  同学得意地告诉我,那是她姐姐的,姐姐在读幼师。

  幼师?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学校,以前还以为只有高中、大学这么一条路呢。

  幼师就等于脚踏琴,脚踏琴就等于苏小妹。

  我在心里迅速地换算了一下,然后用一秒钟的时间做了改变自己人生的重大决定:我也要上幼师!

  还好,爸爸、妈妈、大哥没有阻拦,当然也不是很支持,他们瞪大了眼睛表示怀疑——就你?教小孩儿?

  3年后,苏宇幼师毕业了,她成了真正的苏小妹,能拉会唱,多才多艺。她在一所公办幼儿园里当老师,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后来,苏宇学着别人,买了点红纸和粉笔,用8块钱起家,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办培训班,教4岁至13岁的孩子。那时苏宇刚刚19岁。

  希望教给妈妈们一种内驱力

  我清楚地记得,办班的第一个月挣了1560元,第二个月挣了3050元。当然,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家的经济状况还算可以。重要的是自己在做喜欢的事。和孩子们在一起,特别快乐。

  但是我渐渐发现,不是所有母亲都懂得怎样去爱孩子。她们对待孩子的方法有时是不妥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所要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丰富的物质和沉重的功课,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做人。而孩子做人的品质,则大多来自家长的身教。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父亲在我1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他在潜移默化中教给我的许多东西,却让我受益无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暑假,我做完功课后突然心血来潮,决定打扫一下楼道里的卫生。我家住在4楼,我拿着拖把把门口到3楼的楼梯都拖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坐在家里等爸爸回来。我想爸爸一定会表扬我的。因为我不但完成了作业,还打扫了卫生。爸爸回来果然表扬了我,他说:“今天表现不错。”但是他又接着说:“不过要是能从1楼拖到4楼就更好了。”“为什么?咱家在4楼住,为什么要拖1楼?”我问。爸爸说:“因为你每天都要从1楼过啊,不能只扫门前雪。”就这么一件很小的事却对我影响特别大,在后来的为人处世中,我常常会想起爸爸说的一些话。很朴素,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