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家长的抚养方式研究和事实证明:冷漠的家长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且允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他们更容易培养出具有攻击性的儿童。这些冷漠的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当孩子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往往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孩子失去了控制自己攻击性冲动的机会。
值得重视的是,当他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打屁股,打耳光。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不但达不到控制攻击的目的,反而变相地暗示孩子: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怎样对待他。
专家指点:研究表明常靠体罚来约束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家庭之外往往也是具有很强侵犯性的。
幼儿的经验幼儿攻击他人后如果尝到“甜头”,如得到所需物品或受到家长的夸奖,攻击性行为就会“定型”或加剧。
“攻击他人的孩子很讨厌”
幼儿一般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如何才能使孩子认识到攻击他人是一种很令人讨厌的行为,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呢?
专家指点:你不妨通过角色游戏、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孩子讨论并体验一下,使孩子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
再给出你一个小点子:不妨与孩子一起“构思”一个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减少环境中易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日常生活中,年轻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提供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这样就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阻止孩子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并想自己体验一下,若现实生活出现类似的情景,孩子说不定就会产生攻击的欲望。
专家指点:家长对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电视、影碟等要严加限制,避免接触,万一接触也要以批判的态度从正面加以引导。
直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有些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这就要求家长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即使孩子的动机可能是善意的,如“打抱不平”等,也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专家指点:重点不在于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使孩子掌握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呵斥成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