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龄前儿童,等于反恐战争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1日 15:43:22 


  家有学龄前儿童,相当于进行一场反恐战争。两岁三个月的小女可可,喜欢握着筷子到处跑,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放进嘴巴,和你玩着玩着,冷不丁举起手中利器,冲你劈头盖脸砸过去。我日常的噩梦,就是她弄伤自己或者搞残别人,随之而来是眼泪、医疗费和巨额赔偿。有时候,我可以把她理解为小乔治布什。

  在漫长的对“敌”斗争中,我渐渐明了,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和有民事行为能力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一种人意识不到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简言之,就是搞不清楚因果关系。爱默生老师认为:“所有成功者都在一件事情上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是因果论的忠实笃信者。”资深妈咪小芳说:“我们家住十五楼,阳台没有防盗网,我当着儿子的面,把一个鸡蛋从阳台上扔下去,然后再拉着他下去看那摊残骸,告诉他如果失足坠落,就是这个下场。”该教育方法虽不环保,却胜在够形象和够恐怖。

  在幸存于可可的第N次眼部袭击之后,我决定进行因果教育。第一步:展示后果。我把她抱到膝盖上坐好,掏出一颗葡萄,不怀好意地在伊面前晃来动去。“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伊回答:“葡萄。”怎么这么没有想象力?“不对,这个像眼睛。”“哦。”伊点点头,伸手过来抓。我把可怜的葡萄搁到椅子上,一面手掌按下去,果实立即皮开水绽。

  第二步:建立因果关系。旁白:“人的眼睛就是这样的,薄薄的一层皮包着一泡水,使劲一碰,就爆掉了。”伊睁大眼睛,盈满莫名恐惧。旁白继续:“人没有眼睛会怎么样呢?”我用另一只手捂住伊的双眼:“就像夜里房间里没有开灯一样,永远是黑的,什么蓝猫啊,天线宝宝啊,妈妈啊,都看不到了。”

  最后一步:加深印象,争取承诺。可可的小脑袋左右摇摆,挣脱了我的手掌。“宝宝怕不怕黑呀?”“怕!”伊用力点点头。“以后可不可以搞别人的眼睛?”“不可以。”“宝宝拿着筷子到处跑,眼睛会撞在上面,好不好玩?”伊摇摇头。“为什么?”“会爆掉!没有蓝猫看了。”我微笑,从恐怖大师恢复慈母的形象,摸摸她的头:“乖,去玩儿吧!”

  截至今天,我再也没有遭到可可的恐怖袭击。有时,为了达到一个正义的目的,采取某种近似“恐怖主义”方法似乎也是可行的吧。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