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哭声是婴儿唯一的“语言”,也是婴儿表达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不同的哭声代表婴儿不同的心声,年轻的父母要学会聆听。婴儿的哭可分为生理需求的哭、心理需求的哭和病理状况的哭3种类型。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到了、渴了、太热了或太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太暗了等。对于这些只要满足婴儿的要求即可解决。
那些所谓“磨娘精”、难带的婴儿的哭,往往是心理需求的哭。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有时还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这时只要逗着他玩就可以了。婴儿3到6个月会开始熟悉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等都是哭泣的原因。大人的拥抱能让婴儿感到满足与怜悯,所以母亲应该在婴儿2岁前多抱抱他,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有益于其日后的情绪发展。
如果婴儿哭声比平常尖锐而且凄厉,或者哭泣伴有蹬腿动作,显得烦躁不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
专家提醒:当婴儿哭泣时一定要弄清婴儿的哭属于何种原因,如果属于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哭泣,应用关爱的态度去安抚和满足他们,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哭泣,必须立即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