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教育,从家庭到学校进而到社会,都过于功名化、功利化。父母一味地望子女成龙成凤,学校过多地强调学生考进名校。我们的基础教育,喊的是普及教育、大众教育,骨头里却还是精英化教育。
固然,教育要造就民族的精英,但教育的立足点始终应面对绝大多数将要成为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氛围向孩子灌输的不能尽是成名成家、做“大事”———好像只有成名成家、出人头地才是教育的成功———这样不实事求是的灌输、引导、强化,最终造成的是大多数孩子的失衡、失落、失望。即使能造就少数“成功者”,其中还有一些人在人格上往往先天不足。精英教育未必就能造就真正的民族精英。
或许有人要说,目标高一些激励作用就大一些。然而,它的负面作用———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巨大潜在压力,我们又想过多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成名成家的梦想破灭,对人生就可能产生失望,引起心理严重失衡,甚至是精神上崩溃。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不快乐,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偏大,有的甚至走上犯罪、轻生之路,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学生缺乏做普通劳动者的意识,不能面对现实,经受不了挫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了孩子健康持续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还是要淡化一点功名利禄的引导,多强化一点平民意识好。